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9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的发展与职工素质的提高是同步的,能否依据本行业和本企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充分挖掘职工的创造潜能将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具体而言,要有点睛之妙--因"材"施问,因"人"施问,因"时"施问;要有启思之效,使提问成为学生思维的导火索;要有激趣之味,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要有创造之火,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儒家经典《孟子》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深远,已有近两百年英译史,但目前《孟子》各译本的研究现状尚不明朗。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分析法,批郤导窾式地回顾了《孟子》英译研究的概况。研究发现:国外《孟子》英译研究逐渐式微,国内成果日渐丰硕,但国内外研究的对象均集中于名家译本,学者们各自为战,研究方法和视角单一,研究未成体系。未来研究应拓展研究对象,既深入译本内部,又涉及译本外部,重视副文本及译者研究,强化定量研究的作用,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增强中国智慧的异域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任何思维都来源于质疑,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学生的质疑精神存在紧密的关联.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基于教学内容,精准提问,激活学生思维;基于学生学情,有效设问,点燃学生思维;基于课堂生成,巧妙追问,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引导高中生进行高效化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5.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型,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来复习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这是许多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文章以"问题驱动教学法"复习高一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为例,探讨在复习教学中,通过"追问"式和"启思"式的问题链,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应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复习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牛津大学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在学校的“学院制”、“导师制”及自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影响下,形成具有其自身特点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理念与做法,并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与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独具特色的综合化与专业化学生服务体系、重视学生会在学生事务中的参与作用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实施,对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传道、授业、解惑"是我国教师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但从学生中心论的角度出发,从尊重人性、尊重人的兴趣和动机的角度出发,仅有传道、授业、解惑,就远远不够了,一个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教师,应该把激趣、启思、导疑作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论述激趣、启思、导疑的心理学依据和学生内在兴趣与内在动机的发展与培养,提出激趣、启思、导疑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8,(56):68-69
众所周知,公开课与日常课之间价值取向、教学演绎事实存在着明显反差、背离,它折射出教师对数学的工具性的过分解读与强调,对数学本身具有的教化功能的淡化与忽略,从而让数学的文化属性丢失与消解。文化既然可以被消解,也就可以重拾、还原与张扬。现以去年5月23日,我在丰泽区首届"名师·新秀"课堂观摩研讨活动中执教的《会说话的百分数》教学片段为例进行解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让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是方略教育学术委员会主席、方略教育理事长、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提出的教育理念。以此为目标,方略教育机构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校长专业化发展培训体系,汇聚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开设贴近教师、校长实际的培训专题,创立满足持续发展需要的混合型培训模式。近年来,方略教育机构由上海市德育特级教师黄静华等全国德育工作领域声誉卓著的专家、名师领衔,与山东济南历城区等地合作开展班主任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本刊发表培训班部分学员之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科举对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起了巨大作用。科举的废止,造成清末社会人心动荡,城乡分割日重一日,政局遂变得混沌脱序。废科举所带来的社会震荡,说明对重大的社会和教育制度的变革,必须遵循渐进的原则。在对待高考的态度上,废科举的政治影响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思:在没有找到更佳的选材方法前,我们不应贸然否定和抛弃而应坚守和健全现有的相对科学、合理与公平的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