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322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95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古秘史》的原文问题是蒙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仅涉及一部著作的写作,而且涉及到整个蒙古文字史。从蒙古王朝用畏吾字书写蒙语的情况,从《蒙古译语》、《华夷译语》的编纂目的、读者对象以及从蒙古畏吾字书面语的表达形式诸方面看,都有力地证明《蒙古秘史》原文是用蒙古畏吾字撰写的。用汉字写成的观点则缺乏有力的根据,只是作为一种猜测。  相似文献   
2.
东瀛风云     
王谊 《围棋天地》2001,(6):49-49
  相似文献   
3.
通过环境创设、系列欣赏和触觉感受,结合游戏、比赛、展览三大模式,共同促进幼儿对衍纸艺术美的体验,引导幼儿用感官和双手来探索衍纸的秘密,从而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正>一、朗读教学的作用1.有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小学低段的学生爱模仿,可塑性强,教师语音标准、字正腔圆的范读、领读,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会在朗读中自觉学习标准普通话,在朗读中与字、词多次"接触",牢记字的读音、字形。学生听多了,读多了,接触到的词语句子也多了,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吸收能力就能得到增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会把自己的语言同优秀作品的语言融合  相似文献   
5.
引言在为研究生讲课的过程中,个人尝试过各种不同的方式。2014年上半年在"秦汉史专题研究"课堂上,我希望选课的三位同学能选定一本秦汉城市史研究专著进行阅读,并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写成书评。在讨论及撰写过程中,个人虽也提出一些看法供同学参考,但尽量以同  相似文献   
6.
李秋泥 《中国教师》2014,(11):31-32
<正>怪人烈农约翰·烈农,不列颠利物浦人,姓氏烈农,其亲戚以行医教学为业,多富贵者。然约翰少时诈自称贫,常著曲以颂劳工之苦。年十五,与母俱行于道。车疾,碾母,卒于轮下。约翰哀之,常自责。名利女色,约翰所好者也,日夜望之。摇滚乐,时人倾者也,约翰亦乐之。时美利坚有倾倒众生之歌者,名猫王,约翰慕之,以为神。约翰不肯学,好作曲及诗词,善舞文弄墨,为人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2016,(5):46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成语可是我们中华民族语言宝库里的一颗耀眼明珠。经过时间的打磨,每一个成语都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在作文、讲话时,如果我们能用上一些贴切的成语,可以让我们的作文更有魅力,话语更具有感染力。许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真正理解一些成语所表示的意思,于是,就会在理解、运用上出现一些偏差,闹出一些笑话。  相似文献   
8.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庄子》、《左传》等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因着当时词卑观念的影响,士禛之《衍波词》《渔洋三十六种》、《带经堂全集》只字不录,故知者不多。其实《衍波词》为清词嬗变的一个标志。其词艳情写意,模山范水,并寄托明亡之痛。艳词与后期卫道面目相比,益显出可贵的美学风貌。怀念亡明,固着痕轻淡,但不能否认为哀惋之词。士禛处在当代文坛巨公地位,其词足以转移风气,并不因卑弃而削弱既开风气又为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吾丧我”涵盖工夫与本体两个层面,其含义是“唯丧我才能见道”,又是“见道后的自然解脱”。庄子“大木”的形象是丑的,但“大木”意象是美的,“大木”的本质是庄子对个体生死意义的独到领悟,又是一种超然而可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