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刚工作那年,有一次听本校一位老师的课,课文的题目是《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者是周国平。后来,我又阅读了周国平先生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在这本书里,作者写下了“女儿妞妞的可爱和可怜以及他和妻子在死亡阴影笼罩下抚育女儿的爱哀交加的心境,在摇篮旁兼墓畔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许俊霞 《今日教育》2011,(12):54-55
莎士比亚说:“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寓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语文教师从新教师到成熟教师,从一般教师到骨干教师,从语文教学者到语文教育家,需要耐得住寂寞,练好“静字诀”。  相似文献   
3.
《中外文化交流》2013,(1):94-94
2012年,被誉为“语林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发起“围观名家博客”活动,为12位名人的博客文字“挑刺”,引发了持续整年的广泛关注。编辑部日前对12位名人的差错率进行统计后,得出了最终结果——周国平、郎成平、方舟子以较低的差错率名列前三,马未都、韩寒、郭敬明则以较高的差错率位列最后。  相似文献   
4.
【阅读导航】 当代著名散文家周国平,以其深刻的哲理、酣畅的文笔、完美的结构等创作风格闻名于世。他凭着自己丰厚的人生阅历、广泛的阅读积累、独特的思维角度,给世人精心构建了一篇篇精美动人的散文。  相似文献   
5.
我们同学们的文章和名家的文章有没有差距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差距在哪里呢?平时我们或许没有太在意,或许没有有意识地去比较过,一下子还真说不上来。但如果我们仔细地阅读,认真地对比,还真能发现了中奥秘。这种发现对我们的写作,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周国平的文章和考场佳作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几乎每天,我都会从孩子们身上学习到全新的东西。每年学期结束,都会买一些有趣可爱的小文具,给表现好的孩子们当作奖励。自然,他们是欢喜的。去年,拿积分兑换的顶级奖励是一个胖娃娃型的可爱水彩笔,吸引孩子们的除了娃娃可爱的发型、鲜亮的服饰外,笔的另一头那滚动型的装饰印章更是使人着迷。现在想起用高分换取此娃的孩子喜上眉梢的样子都觉得特别令人高兴,而差几分只能换取下一  相似文献   
7.
<正>一次,在飞机上翻看航空公司画册,无意中看到了这个词。它是周国平先生一篇散文的标题。我很喜欢这个偏正短语,看似对立中含蕴和谐,近乎矛盾中暗寓统一,充满辩证色彩。故也借此为题,援笔而文。丰富的安静,可以是自然的一种生态环境,也可以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心理表征,但我更喜欢把它解读为人生的一种生存状态和境界。它使我想起了那些丰富博学的著名学者深居书房、安静著述的情形。教师虽不能和专家学者相提并论,但亦属精神人、文化人一类,其文化传承、教书育人的角色定位,亦要求他们成为丰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黄昏时刻,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在小河边捉小蝌蚪。周国平先生则认为这种描述掩盖了事情的真相,真相是这样的:黄昏时刻,一个孩子带着他的父母在小河边玩,教他们兴致勃勃地捕捞小蝌蚪。  相似文献   
9.
幸福究竟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思考,但幸福仍然是一个"每人都知道其含义",却无人能精确定义的概念。亚里士多德把人生的幸福分成三类,那就是自外界得来的幸福、自心灵得来的幸福和自肉体得来的幸福。希腊哲学家麦关多鲁斯认为,内心得来的幸福远远超过外界得来的幸福。周国平先生说:"幸福是身心的愉悦和精神的丰富。"基于这个角度,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中感受职业的幸福。怎样去感受职业的幸福,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呢?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鉴赏》2009,(7):66-68,110
他既是哲学家,又是作家、诗人。他犹如一位出色的“红娘”,巧妙地将文学与哲学联姻,使得每一篇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玄妙的哲思。他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周国平无意创造什么全新的表达方式,而是坚持用洗练质朴的散文笔法表达自身的哲学体验.关注生命的意义、死亡、灵魂及超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