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9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英国小说<哈利·波特>(1-7册)的内容分析,揭示了图书馆对英国初等教育的重要作用,进而分析了图书馆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建议我国在素质教育改革中要重视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解读《哈利&#183;波特》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析<哈利·波特>这一系列图书获得巨大成功的营销策略,产品延伸所带来的品牌增值和巨大收益.  相似文献   
3.
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作品有着深刻的人生教育意义:友谊的珍贵、学会明辨是非和勇于探索、要有责任担当和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永不向恶势力妥协与学会尊重等等。  相似文献   
4.
微语录     
人们号称最幸福的岁月其实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过回忆起来非常美好。——白岩松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哈利·波特与密室》  相似文献   
5.
杨坤 《华章》2011,(13)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创作出来的一篇反思人的命运以及社会的忧虑的代表作品;<哈利·波特>是J·K罗琳创作出的一系列关于"魔法世界"的神奇冒险故事.两部作品看似相差甚远,细读也可读出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充满魔幻色彩的《哈利.波特》系列无疑是当代文坛的神话,其影响远远超越了儿童文学的范畴,形成了旷日持久的"哈利.波特热"和令人瞩目的"哈利.波特现象"。它寄寓着现代人的集体记忆和阅读期待,诠释着当今社会的生活理想和娱乐心态,娱乐与游戏承载了人类永远的生命享受;偶像崇拜与英雄的平民回归凸现了草根文化的崛起;以荒诞对抗荒诞,以孤独对抗孤独彰显了失落焦灼的现代人格。  相似文献   
7.
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蛇的形象被作者一再强调,并不断地以各种形式出现,而且在故事的情节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借助原型批评理论来分析《哈利·波特》,可以发现蛇的形象的不断出现和作者对这一形象的描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显现,其中的形象设置具有其深刻的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8.
趣闻     
《报林求索》2012,(8):24-24
<正>国王十字车站迎客哈利·波特迷所熟识的国王十字火车站因奥运会的竞标成功而获得了新生。在奥运会期间,国王十字车站开门迎客。  相似文献   
9.
黄小腰 《大学生》2015,(Z1):127
英国有位哈利·波特同学,生活得很孤独。他的父母在他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去世了,他被寄养在姨妈家,很不受姨妈一家待见,住储藏室,穿旧衣服,被当做仆人使唤。中国有位路明非同学,他的遭遇和波特同学有点相似。他虽然不是孤儿,但从12岁起就没见过爸妈,6年来一直在叔叔家住着,在婶婶和堂弟的白眼中生活。  相似文献   
10.
徐永平 《出版广角》2015,(3):121-123
今天的人们已经无法领略特罗利的真容,但是他们并没有离开我们的世界。在挪威的旅游市场上,他们变成艺术家手中的工艺品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