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3篇
教育   217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国民参政会于1938年7月成立,至1948年3月结束。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国民政府成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其他抗日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内的全国最高咨询机关。国民参政会总共开过4届13次会议,经历了前期(第一届)、中期(第二、三届)、后期(第四届)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在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的国民革命时期,张太雷积极投身于国民革命,在理论与实践上为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两面政策,即既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一面,又有与日妥协反共反人民的一面。这种两面政策贯穿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始终,只是其重点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演变。明确这一问题,便能较正确地把握国共两党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共一大以后,马林开始与中国国民党接触,与孙中山会晤并讨论了和苏俄建立联盟的可能性。通过全面的考察,马林认为中国国民党不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而是多阶级的联盟,孙中山是真正的民族主义者,为此他向中共建议:到国民党中去开展政治活动,同时不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在马林的主导之下,中共中央杭州特别会议通过了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进一步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提议。而随后召开的中共三大通过的决议案,贯彻了马林的意见。马林提出的国共合作,被称作“斯内夫利特战略”,亦即“马林战略”。  相似文献   
5.
试论韦拔群对东兰农民运动发展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革命时期,韦拔群为了推动东兰和右江农民运动的发展,他在家乡东兰武篆举办了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运骨干,并充分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先后击溃了军阀龚寿仪、伪县知事黄守先和土豪劣坤杜瑶甫等人的疯狂进攻,把东兰农民运动一步步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6.
①从国共关系的四个时期看,国共两党是两合两分。从影响上看,合则利,分则害。②合则利。国共第一次合作不仅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还为革命的继续进行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则取得了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③分则害。国共第一次内战,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也给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巩固是中国抗战得以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浙江籍名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在促进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从一个侧面展示全民族抗战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8.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对于国共合作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拒绝党内合作到同意有条件加入国民党,从“一切工作归国民党”到要求退出国民党的转变过程。他的这种态度的转变,主要是由于思想认识上的缺陷及实际斗争经验的不足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国共两党都有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都主张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向西方学习,振兴中华,都支持被压迫民族和国家反帝斗争,这四个方面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并成为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国民大革命的历程中,苏联顾问充当了重要角色,在大革命的组织、军事、战略准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虽然苏联顾问在决策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加快了国共两党的破裂,但其对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不应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