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段玉  王巍 《音乐世界》2007,(11):144-147
你在看韩剧,日剧,他在看美剧。韩剧太苦情,日剧太煽情,美国剧集,明快利落,常有惊人创意和神来之笔,令男人欲罢不能,心情刺激异常。不过,男人之所以迷失在美剧中,绝不仅仅因为它好看,而是美剧拍得很男人,紧张起伏的剧情下面,潜伏着和男人心心相印的生活态度。男人的秘密,都在美剧里,不信你看!  相似文献   
2.
爱尔兰文艺复兴时期的话剧运动对余上沅和他发起的“国剧运动”具有根本影响 ,促使余上沅试图仿效爱尔兰话剧运动对传统的执著追求 ,而试图建立具有民族个性的话剧形式  相似文献   
3.
正1990年出生的朴信惠(Park Shin Hye),11岁时得到师父李承焕发掘,参与拍摄了第一支MV,以童星身份出道。2003年在《天国的阶梯》饰演女主角的童年角色。2009年凭借《原来是美男》在亚洲地区获得极高关注。2013年12月18日,朴信惠和金宇彬自《继承者们》火爆之后首度来华,参与录制"2013国剧盛典"节目,让当晚的尖叫声爆棚。  相似文献   
4.
传统研究者一般认为马致远的《汉宫秋)是一部忠君爱国剧.但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遭际、作者创作的思想倾向、以及《汉宫秋》的艺术手法及各色人物殊途同归的命运着眼则会发现.《汉宫秋》迫切要传达的是历史的虚无感与人生的悲幻意识。  相似文献   
5.
“五四”戏剧理论经历了从“对抗化”到“国剧化”的发展过程。所谓“对抗化”,不仅指新旧两派的对抗行为,而且指新派戏剧理论者站在西洋戏剧的立场对中国传统戏剧否定性的自我审视,及旧派戏剧理论者站在中国传统戏剧的立场对西洋戏剧的排斥性的他者批判;而“国剧化”则是站在世界立场更是站在民族立场,在积极梳理戏剧的审美本质特征、戏剧艺术的系统性、综合性和旧戏价值的基础上,对“话剧”与“戏曲”进行一次历史性的整合努力。  相似文献   
6.
幺书仪 《寻根》2003,(2):52-59
要说叙述清代宫廷的三层戏台,当今带有权威意味的著作,当数周华斌的《京都古戏楼》(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廖奔的《中国古代剧场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和丁汝芹的《清代内廷演剧史话》(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版)了。他们三家都谈到了五座戏楼的存废及年代问题,大同之中存有小异。周华斌是老一代戏曲研究家周贻白的公子,自有家世渊源的优势;丁汝芹在档案馆坐过6年冷板凳,功夫可是非比寻常;廖奔看重田野调查,也已别是一家。取个折中的说法,或许去事实不远:1.圆明园清音阁戏台,建于雍正四年(1726年),毁于咸丰十年(…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29日晚,由安徽卫视、光线传媒以及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携手奉献的大型盛会《国剧盛典·回响30年》在北京盛大举行。这场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景重温中国电视剧三十年辉煌历程的2008年度最大规模的电视剧盛会,聚集了  相似文献   
8.
影视音乐视为影视来服务的,而影视剧又是为塑造人民满意的灵魂剧,为建设高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服务的,因此,做好对影视音乐的把握和探索,也就是做好了"重塑传统文化传承优秀音乐"的目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剧运动"退潮的原因,以往的探讨往往简单地归结为倡导者的主张脱离社会,理论上把艺术特征与社会功能对立起来,这是不全面的."国剧运动"退潮有自身的原因,包括国剧理念的缺陷,理论主张的偏颇.实验的空缺,对困难的估计不足以及为生活故而队伍四散;也有客观外在的原因,包括物质条件的客观因素以及社会政治形势和左翼文艺运动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国剧运动”是一场以留学生为主、旨在“建设中华戏剧”的运动。其倡导者余上沅、赵太侔、熊佛西等人在一系列戏剧理论论著中,广泛介绍了西方戏剧在中国发展的得失,分析了西洋剧与中国旧剧的差异,并在实践中探讨了戏剧如何艺术地表现人生与正确处理戏剧、舞台、观众三者的关系等问题,为中国话剧的现代化与民族化建设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