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主要从负氧离子的定义及来源、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负氧离子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来阐述负氧离子对疾病治疗、健康促进、疾病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梳理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演变发展过程,并以该思潮代表人G.A.柯亨的学术道路转变为例,展示欧美国家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复杂情结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在欧美国家经历的坎坷道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虽然学派内部纷争不一,而且有一部分论证与理论遭人诟病,但其大胆创新,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知,热忱又不失严谨对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考究和发展的精神是值得中国学者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埃尔斯特认为对马克思的阶级概念进行重构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他通过分析通常划分阶级标准的局限,并以财产、剥削、市场行为和权力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而得到了四种可能的阶级定义,最终提出应该以"必要的资产行为"为标准来定义阶级,并重构出了阶级的概念。埃尔斯特在这一重构中充分运用了"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意向性解释"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埃尔斯特以解释的清晰性和论证的严密性为标准,借鉴现代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某些结论和方法,对马克思的国家理论进行了分析和重构.他认为国家政权具有概念自主性和解释自主性并对自主性生成的机制进行了系统勾勒.埃尔斯特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但他忽略了生活世界的合理化潜力以及人类在道德、制度和社会规范领域的进化能力,对理性选择理论的滥用也使他的分析和重构部分地表现为物化意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埃尔斯特在柯亨理论的基础上重建了生产力概念.他提出了两个关于生产力外延的重要论点:第一,在大多数情况下,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作为生产力具有"可被有效控制"的特征,而不具有"可被从法律上宣示所有权"的特征,并且不能解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性质;第二,关系本身不是生产力,但关于物质的劳动关系的知识是生产力,而关于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知识不是生产力.关于生产力的内涵,他认为,对于生产关系来说生产力应当是中立的.在考察人口与生产力的关系时,埃尔斯特误读了马克思的有关论断.这种误读的逻辑根源在于,他把马克思的实证性描述、超越性批判和独立的人类学视角进行机械对比,从而把马克思表述上的差别定性为逻辑上的矛盾和混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