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判教在中国佛教中有着体系化的内容和广泛的影响,它已构成中国佛教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判教在中国佛教中所以广泛流传,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佛教的中国化进程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应该跳出判教在佛教宗派时期的单一功利性作用的思维模式,而对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已往学术界对判教研究的阙弱和简单化的贬抑值得注意和应该克服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叙录的形式刊布了酒泉市博物馆藏敦煌藏文卷轴式写经.共19件,全部为《大乘无量寿宗要经》,而且大多尾题抄经人、校纪人,其中有个别收藏者的杂写.抄经与校经题记内容说明了吐蕃时期佛教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佛教最初起源于古代印度,自汉朝传入我国开始,经过两汉、三国、南北朝时期,在古代中国不断兴盛起来,特别是到了隋唐前期,佛教在古代印度逐渐转向衰弱的时候,却在古代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各个阶层都对佛教经典推崇备至,人们捐赠巨资兴建和支持寺院的发展。然而到了唐朝末年,佛教却迅速地转向衰退,取而代之的是本土儒学大行其道。为什么儒学能够在  相似文献   
4.
“众生心”是《大乘起信论》的重要概念,它能开显出“心真如”和“心生灭”二门,一心开二门架构中的一心就是众生心。众生心开显出二门,二门不相离,却又不等同,心真如是真实的存在,心生灭却是幻化的现象。心真如虽是佛法之根本,然而真如本性的示现,却必须以心生灭所产生的染法为中介,才能被愚痴众生所明白,也就是所谓的真如并不存在于生灭之外。众生心的真如门使凡人求佛有了实现的可能性,生灭门则为人们认识佛法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使大乘佛法得以全部地显现。因此,只有对众生心加以全面地阐析,才能了解大乘佛法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王路平先生的《贵州佛教史》在探索源头时不强作解人 ,多费笔墨 ,只把贵州佛教之源上溯至西晋 ,而迳以唐代牛腾作为贵州佛教传播之始 ,表现出其学术严谨性。该书大量利用黔僧史料 ,以及贵州各地方志 ,发掘出许多新鲜内容。在佛教史方面 ,注重法脉相传 ,把贵州佛教与全国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方法上 ,本书史论结合颇佳 ,难能可贵。读一本《贵州佛教史》 ,了解西南一方风俗民情 ,知道多民族社会的形成史 ,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6.
考释了柏孜克里克石窟第17窟券顶的壁画,确定其中6幅壁画出自《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推测其余壁画大多出自该经。结合两侧壁壁画分析,认识到该窟是一个以观音为主尊、内涵丰富的洞窟。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变的考证,揭示了北宋时期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同时纠正了以往学界对第17窟年代的推定,即并非唐西州时期。结合窟内供养人族属的认定,我们初步将该窟壁画的绘制年代界定在北宋初(10世纪末)至回鹘归顺蒙古之前(13世纪初)。  相似文献   
7.
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伯二一四一”号《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是敦煌草书写卷的代表作,日本所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5卷收录了全。然而,由于草书写卷识读上的特殊困难,以及本卷内容在引、解说、评述等方面的变化多端,因此要正确作出断句和标点则实非易事。本在逐字逐句核对原卷真迹、传世经等多种重要资料的基础上,对《大正新修大藏经》存在的点校疏漏作了订补,以期为读提供更为准确与方便的录。这里刊登的是其中的一部分(综论及开端部分已刊于《南京师范大学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原卷真迹的主要部分已经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在2003年8月作为《敦煌书法精品选(二)》影印出版),敬请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8.
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伯二一四一”号《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上》是敦煌草书写卷的代表作,日本所出《大正新修大藏经》第85卷收录了全。然而,由于草书写卷识读上的特殊困难,以及本卷内容在引、解说、评述等方面的变化多端,因此要正确作出断句和标点,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本作在逐字逐句核对原卷真迹、传世经等多种重要资料的基础上,对《大正新修大藏经》存在的点校疏漏作了订补,给读提供了更为准确与方便的录。这里刊登的是其开端部分(全共4万余字)。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阅读有关佛教历史的书籍和文章时,经常会碰到“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这两个词。那么,什么是小乘佛教?什么是大乘佛教?两者的关系怎样?我们通过简单梳理印度佛教的历史,就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大乘起信论>>的思辨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按照从心真如到心生灭与从心生灭到心真如二极对应的双向思辨理路,从五个层面对《大乘起信论》进行了深人细致的学理分析,清晰地展示了它的思辨结构,揭示了它的思辨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