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越霞 《广西教育》2014,(28):68-68
正都说"你所读的下一本书就在这本书里",在《童年与解放》一书的前言中,该书作者、台湾大学数学系教授、台湾教改先驱黄武雄屡次将新作《学校在窗外》与《童年与解放》对照着进行论述,并称其为《童年与解放》的姊妹书,这引起了我的阅读兴趣。在写法上,《学校在窗外》与《童年与解放》一脉相承,许多章节都是先以著名人物的经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语段等作为引子,引出问题,再一步步地深入探究。在内容上,《学校在窗外》是一本充满人本关怀、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说法是,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于他有一个智障的儿子。因为他的获奖作品《个人的体验》就直接来自他与儿子相处的经验和痛苦的思索。如果没有残疾的儿子,自然就没有这部小说,他也就不见得会享有广泛的声誉。对于大江健三郎来说,1963年无疑是他人生中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他的长子出生了。这原本该是一件喜事,却从此给这位28岁的青年作家心头蒙上了浓重的阴影。婴儿的头盖骨先天异常,头部有一个  相似文献   
3.
战后初期,日本当代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对流传到日本的存在主义进行取舍,创作出一系列具有民族化特色的存在主义作品,体现了他对存在主义的文学自觉。这种自觉表现出大江健三郎在吸收存在主义时的某些偏向,对当代日本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展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从22岁开始写小说至今50年文学生涯《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一书日前推出中文版。中国作协主席、作家铁凝为该书中文版作序。“喜爱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不能不读他的自传的。”据她回忆,她对大江先生的好感源于“第一面”:2000年初秋,来华访问的大江,面对中国社科院外文所设午宴,建议与会者用盒饭,称这样既简朴又节约时间。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大江健三郎的早期作品<死者的奢华>反映了战后日本青年虚无的一面,是地地道道的萨特存在主义风格的小说.但事实上,从<死者的奢华>开始,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已经流露出与萨特存在主义异质的东西.存在主义与战后民主主义的二律背反性,使这篇作品具有了很强的张力,从而使他超越了对萨特的简单模仿,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路.  相似文献   
6.
大江健三郎的许多小说都和民间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充分反映在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典型环境的营造、小说的象征体系上。他用现代意识重新观照民间文化,立足边缘,对占据中心地位的主流文化形态给予了强烈的批判。可以说,对民间文化的重视,是大江边缘书写的重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7.
《拔芽击仔》作为大江健三郎早期集大成之作表现了其独特的少儿战争体验主题。而《个人的体验》则是以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广岛为背景,根据大江健三郎的残疾儿长子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作品,正是由于这一体验,大江才真正突破了萨特的影响,使创作具有了个性。本稿首先分析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创作手法(互文)以及大江独特的文体(大江式私小说)。其次,论述本稿中战争一次的双层含义。最后论述大江健三郎的战争观。  相似文献   
8.
王川 《文教资料》2009,(3):28-29
《饲育》是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其奇异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向我们展示了在二战期间生活在森林峡谷中的“我”的成长故事。受西方人文主义和存在主义影响的大江,在其文学作品中时常流露出对战争的痛心和深深的反思之情。本文从创作背景谈起,进一步探求生活在“森林监禁”状态中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生命的新生。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大江健三郎在作品中提到他小时很怕死,有次因病住院,哭闹不休,不肯让家人离开。后来母亲对他说:“放心吧!若是你真的死了,我会把你再生出来!”于是他安心了。  相似文献   
10.
刘承功 《上海教育》2010,(21):39-39
日本科学家又获诺贝尔奖了。消息传来,笔者不由想起三年前参加东京大学创立130周年庆典的情形。有点出乎意料的是,那个庆典安排得相当简单,主要内容就是由东京大学培养出来的3位诺贝尔奖得主——江崎玲於奈(1973年物理学奖)、大江健三郎(1994年文学奖)、小柴昌俊(2002年物理学奖)联袂发表演讲、而恰恰是这样朴素的庆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