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06,(46):91-91
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有一家名为“伤心人”的博物馆,是专门为失恋者建造的。 创始人格鲁比希奇是在自已经历过失恋,也经历过朋友的失恋之后,才决定开办这样一家博物馆的。博物馆专门展出了与失恋有关的信件和纪念品,从浪漫感人的情书,到情人间互赠的各种礼物,博物馆中应有尽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一例失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叙述大学生失恋对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危害,并进一步探讨对失恋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胡慎之  曾路 《母婴世界》2011,(1):98-101
听说过很多断奶的故事.各种各样的版本,真是家家有本断奶的经。 终于轮到我们家了——已经犹豫了一个月,迟迟下不了手。  相似文献   
4.
侗族"情人歌"所描述的大都是婚恋悲剧,悲剧的深层原因是侗族传统婚俗在接受封建统治者的"异化"时,亦发生了负面裂变.  相似文献   
5.
《我的失恋》并非主要传达鲁迅对部分青年的失望,对一种消极现象的不满;也非讽刺"诗哲"徐志摩。鲁迅在该诗中运用的"猫头鹰"等"不常见的名词",在语义指趋上与"百蝶巾"等造成奇特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而且这些"不常见的名词"有冷然、怪异、鬼灵、荒诞甚至于为世俗所讨厌憎恶这一共同特点。在四节诗中的每一节都反复出现的"从此翻脸不理我"等句式,在俏皮新异之下也具有一种"反讽式"的意趣。这都表明:鲁迅的审美理想发生了迁移和变化,一种与典雅、对称、和谐、中庸和崇高的古典审美理想迥异且具有现代特性的新的审美理想出现,昭示着在美学观念上从古典向现代的某种转换。这种新的审美原则在《野草》中已经作为一种主导倾向而存在着。《野草》的写作,起因于鲁迅对自我的重新审视和全面认识,是其思想处在大搏斗大分裂的冲突状态下,寻求一种新的大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艰难痛苦的关于自我的审视和寻找过程中,由历史传统和文化观念所构成的现实关系始终是鲁迅关注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现实关系在鲁迅此时的意识观念中又具有了一种崭新的形态,它与自我始终处在一个互为制约、互相冲突的关系中。《立论》并非对某些思想意识的批判,而是鲁迅对这一现实关系重新观察的产物,是鲁迅再次观照自我的不可缺少的一个试验和探索,在其中深蕴鲁迅悲苦沉厚的人生体味和感受  相似文献   
6.
左夏 《中学生博览》2012,(23):62-64
今天是我失暗恋的第三十三天,面对那段死在胚胎状态的恋情以及我再也挽不回的恋人我已经是释怀得不能再释怀了。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好男人有的是。比如现在正跟我勾肩搭背的萧达。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公开透明化,由失恋导致的越来越多的行为问题受到教育者们的关注,笔者从大学生因失恋带来的负面行为及失恋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出发、对调适方法进行了探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詹蒙 《人生十六七》2011,(12):20-21
吉田安娜是一个有魅力有爱心的美丽女性,丈夫、女儿都很爱她,她在联合国总部工作,是日本为数不多的女外交官。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女性,回忆起自己的过去,还经常向别人谈起她的母亲,她说:  相似文献   
9.
胡彦斌     
KANIA 《音乐世界》2010,(4):17-17
胡彦斌的专辑《失恋情歌》在发行之后获得了很大的反响。同名主打歌的写实心情,让听众跟着共鸣,这是一张标着“失恋”的专辑,却给无数人带来了生活的勇气。  相似文献   
10.
失恋过程:一个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恋是高校校园内较为普遍的现象,受到社会大众和媒体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真正意义上的失恋。我们将失恋过程视为一个失恋主体间行为互动的过程,并且对这种过程进行了深度的解析,指出其存在着情感骤降性、情感失衡性以及失恋过程的历时性等三个特征,接着我们又从信任的角度出发对失恋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失恋过程也即一种信任的丧失与另一种信任重建的过程:最后根据信任的特性提出了消除或缩短失恋过程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