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十余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学校布局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产生了撤存之争。撤并方与存留方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有着相反的观点与立场,认真分析两方的争论,正确认知学校布局调整背后的价值取向,为未来学校布局调整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变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内涵丰富的现实存在,全面涉及各民族的各个领域。本文试以白族为例,就民族文化变迁背景下的民族档案样态的存留与变异问题进行简单探讨,以期对今后民族档案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变迁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内涵丰富的现实存在,全面涉及各民族的各个领域。本文试以白族为例,就民族文化变迁背景下的民族档案样态的存留与变异问题进行简单探讨,以期对今后民族档案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纵观中国皇权专制时期各朝法律中的存留养亲制度,清朝是运用存留养亲制度较为成熟、完善的。存留养亲制度是指在我国古代被判处死刑、徒刑和流刑的犯人,因为长辈亲属年老,膝下无人照料生活,可以把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犯人的刑罚暂时不予以执行,允许其在家侍奉长辈亲属,等到长辈亲属离世后再执行原来的刑罚的一项法律制度。存留养亲制度不仅有利于维系家庭和谐,还能够维持社会稳定,巩固国家政权。本文通过分析存留养亲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从整体上对存留养亲制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通过对中西法律观念的对比,指出存留养亲制度最终废除的成因,从而为我国司法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子养亲汤及其味药脂肪酸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在对三子养亲汤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以五种有代表性的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为指标,用GC法对及其味药的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其炮制品进行了对比测定.  相似文献   
6.
初论双极型晶体三极管的电阻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通过对动态晶体三极管电阻变化的研究,使相应的基础理论更加深入和完善.全文作了三方面分析:晶体管电阻的组成,各基本组成部分电阻的受控变化情况和原理,以及研究晶体管电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绍鸭增重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组饲养试验、氮平衡试验和屠宰试验等方法,测定生长期绍鸭不同周龄(0-4、5-8、9-16、17-20)阶段、不同粗蛋白水平的等能日粮对氮利用率、日增重的影响。用析因法推测单位增重及羽毛生长的蛋白质需要。结果为:(1)氮利用率受日粮蛋白质水平的影响,蛋白质水平越高,氮留率越低,但这种影响不显著。氮存留率与周有一定的相关性,0-8周的存留率显著高于9-16周;(2)0-4周增重速度最快,且受日粮食蛋白质水平的影响显著,蛋白质越高,增重越快,5-8周增重有所减慢,9周后增重显著减慢,20周后体重变经不大;(3)单位增重的氮需要量随周龄增加而增大,增重效率随周龄增加而减少,0-4周为50mg/g,46.3%;4-8周为100mg/g,26.0%;8周以后为140mg/g,20.5%。  相似文献   
8.
唐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于敬老尊亲、孝敬父母尤为重视。唐人的孝亲观主要体现为善事父母的养亲观、居丧致哀的祭亲观和忠重于孝的忠君观, 这在诗歌中有充分体现。此外, 唐人的孝亲观念和孝亲行为对士人的出处变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尊老养老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了解古代关于尊老养老方面的制度对当代社会具有很强的立法和司法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刑法原则方向入手论及古代尊老养老制度。  相似文献   
10.
"孝"作为父母子女之间相生相养的一种自然情感,是中国古代社会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最基本的一项伦理道德规范。文章以《论语》为中心,认为"孝"应从养亲、敬亲、谏亲、继志做起,子女对父母不仅要有物质上的奉养和精神上的关怀,而且还要能够做到谏亲、继志,这样的"孝"才是真正的"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