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4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川端康成的小说就人物而言,群体上形成的空间较小,而侧重于对人物个体“内宇宙”的考察;在背景场景描写上,不追求宏大的社会政治叙事,善于把人物糅和在自然环境之中,充分展示生活在这种环境并与之交融起来的人物美,呈现的是局部性空间特征。川端康成小说的空间艺术特点与其本人的人生际遇、美学追求以及日本的化美学传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川端和余华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大量的死亡叙述。考其死亡叙述的不同之处在于:作家的死亡意识;死亡的抒写方式;死亡叙述的审美效果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雪国》主题探讨,可以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部《雪国》"。可以将其主题归纳为浮士德式求索,主要表现在驹子、岛村和作者川端康成身上。岛村是无目的的求索,最终得到肉体和精神的拯救与净化;驹子虽生活不幸,但依然求索不止;川端康成求索的则是日本的传统美,呈现出"故乡"找寻意识,继承和发扬了物哀情调和幽玄理念。  相似文献   
4.
作品简介川端康成,日本著名小说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第一次由日本人获得该奖项。川端康成少时家境不幸,父母、姐姐和祖父先后病故,使他形成了孤独、忧郁的气质。这种气质后来成了他作品里最鲜明的底色。作品背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伤,川端康成一生多次旅行。《伊豆的舞女》就是作者对  相似文献   
5.
作为谙熟古典文学传统和民族审美意识的作家,川端康成既深得传统的佛教禅宗的无常思想,表现了人生虚幻、生死轮回的“悲哀美“;又接受佛教禅宗对于虚无的顿悟和化解,阐释了寓有禅机、充满思辩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6.
当代日本文学研究中,关于川端康成对侵华战争的态度的论述,明显存在不足和误区。在梳理部分日本学者看法的基础上,指出川端康成对战争的反感与负罪感,而并非所谓“旁观”等观念,探讨了这一观念所产生的文化语境的复杂性.结合文本揭示了川端的疗救方策,肯定了其反对军国主义与热爱和平和正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在其名作《雪国》中以深邃的文化理念和别具一格的观察视角营造了独特的感觉世界。他以新颖的艺术视角和细腻的文字成功地建构了叶子和驹子的形象。两位身份卑微的女子在命运挫折面前保持着纯朴之心和积极虔诚的人生态度。那夜空中火花般的生命力是川端康成独特的审美视角,是他在文学空间里构筑的感觉世界。川端康成在文本中运用了象征、隐喻的艺术手法、二元对立的叙述模式以及时空的模糊化处理等方式构筑着这一独特的感觉世界。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著名作家。他自小父母双亡,与眼瞎耳背的祖父相依为命,性情敏感。时常感到人生的寂寞与悲哀。童年稚幼的心灵里投下的阴影。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9.
川端文学的悲美风格,是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是川端康成数十年艺术心血的凝结,构筑了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雪国》在意象、境界、意识、情感等方面都体现出了这种悲美风格。  相似文献   
10.
无论如何,仅从写下《名人》这篇小说来看,川端先生对围棋界贡献之巨大,就是任何人都不能比拟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