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如今报刊林立,信息量丰富,对开阔视野,获取知识,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极大便利。但是,只要稍加留意,某些常识性差错不时出现在报刊版面。甚至有人调侃,无错不成报。可以说已经成为“屡议屡犯”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从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报道中存在两种变化趋势。其一,是经济报道的内容由最初的对单纯经济现象的描述和经济政策的宣传,逐步转向对经济趋势的分析和经济矛盾的揭露。越来越多的记者开始不满足于对“大好形势”的宣传或者是企业成功业绩的夸赞,而是开始探索经济改革中隐藏的深层次矛盾,反思中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讨论中国在建立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过程中的阵痛和前途。其二,是经济报道从业人员(主要是记者)由非专业逐渐转向专业化。翻阅国内有代表性的财经类报纸,我们很容易发现,许多深度的产…  相似文献   
3.
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常识性的文章是以知识性为主要特点,正因为如此,许多教师在教常识性文章时,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从而导致学生学得乏而无味,兴趣索然。前不久,听了《恐龙》一课,引起了我的诸多思考。常识性文章,只要上出了语文味,学生就会学得有滋有味。上出语文味[教学片段](阅读课文2 ̄5自然段,再看看插图,想想自己能读懂些什么?和伙伴交流交流。)师:你读懂了什么?谁来向大家汇报?生:我知道了恐龙的种类很多。师:你是从哪一自然段知道的?生: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向…  相似文献   
4.
在我校自主课堂的研究中,我进行了低年级语文学科"自主课堂"互动解疑课型模式的探索。《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我们都知道教学常识性课文,学生就会因缺乏生活体验及相应的知识而心存很多疑问,这疑问就是学习的资源,就是学生学习课文的最大兴趣点。  相似文献   
5.
常强 《华夏文化》2010,(1):31-32
<正>学界有一种普遍的"常识性"观念:皇帝退位,就摇身变为了太上皇。其实古代退位君主并非人人皆称"太上皇",绝大多数乃是变成"太上皇帝"。理论上讲,"太上皇"与"太上皇帝"两个政治名词虽然仅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性的区别。儒家思想统治下的传统中国,讲求名分礼制,严格意义上说,在正式场合之下这两个政治尊称不可混淆。古人对  相似文献   
6.
孙学禄 《小学生》2010,(5):33-34
尝试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动作的科学原理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去进行常识性练习,主动去发现问题,使学生在亲自体验的基础上对动作要领有更深刻的理性认识,让学生进行主动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的汉学家治学态度严谨,在翻译中国学作品,特别是古典作品时,很少出现常识性错误。如《老子》被译为《老子道德经》或《道德之书》,《孝经》被译为《论孝敬父母的书》。  相似文献   
8.
综观当下童书出版,产品质量和其对孩子的影响不容乐观,编辑在策划和出版童书过程中,值得认真研究市场主体的阅读特点,有些常识性的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教育》2014,(1):23-24
正推荐理由:教科书错误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有这么一个人专门给教科书"找茬",必是难得。河南省郑州市安然作文学校校长彭邦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较真",甚至要闹上法庭。2013年,更多的教师走向了理性,较真也许成为教师的"本能"。教材有"硬伤"是"沐浴"还是"沭浴",是"嘉肴"还是"佳肴"?曝光于媒体的一些错误令人啼笑皆非。在教科书的插图中,屈原、祖冲之的衣襟被穿反;荀子坐凳子读那  相似文献   
10.
《新闻前哨》2005,(5):53-53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为了让"红色旅游"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光明日报社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编写推出"红色旅游"系列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