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432篇
科学研究   134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73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1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进是《儒林外史》中影响最大的典型形象之一,从化层面解读以范进中举为中心的“范进现象”,深入剖析明清八股科举对士人的毒害,具有一定的学批评和社会化批评意义。  相似文献   
2.
顺德科举一直以数量多,人才精而名闻远近,究其原因,历代语焉未详。从历代政府部门、民间团体、乡间宗族对科举人士的经济支持和精神奖励入手,分析了顺德科举鼎盛背后从政府到社会至宗族所形成的三位一体的支持结构,以及因此所构成的科举人才产生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周伟华 《寻根》2008,(1):28-32
自隋代采取科举取士制度之后,科举中第成为众多读书人最高的人生目标。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完善,而科场作弊也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4.
废科举的论争伴随科举制始终。本文试图探讨北宋时期这一论争产生的由来和论争的具体背景、情形、内容度其结果,并从中总结出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书院制度,由来已久。唐玄宗时已设有丽正、集贤两大书院,其性质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南唐白鹿书院设立,才为课士之所。宋初有白鹿、石鼓、应天、岳麓号称海内“四大书院”.之后至元、明、清之间,官私书院盛行。至光绪末年科举废止,书院才改为学堂。  相似文献   
6.
<正> 互联网作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区别就是变点对面的传播为点对点的传播,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这既形成了它特有的优势,也导致了它特有的问题:一是网路拥塞,二是内容庞杂、信息良莠难控。 拥塞与“宽带”、 “内容推进”和“信息阳光” 1、宽带不是拥塞的对症良药 历次的突发事件,不仅凸显了网络媒体的重要,也凸显了网络拥塞的不可避免。为解决拥塞,开始不约而同地发展宽带网。而就在宽带兴起的同时,人们又发现,其实它不是医治拥塞的良药。先不提成本,一  相似文献   
7.
清人极其重视科举,士子读书的目的是求仕进。由举人、进士入仕被称为“正途”,将来有可能出将入相,据统计,清代的740多位尚书中,进士出身的多达339位;980位地方巡抚中,进士出身的就有390位,至于举人、进士出身的中下级官吏就更多了。故《清史稿》称,“(官吏)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第出身相比”,因此,清代科举出身者,在社会中地位很高。清代的笔记小说,有不少内容涉及到科举,并从多角度记载、反映了科举这一社会盛事,其中用道教来解释科举现象的材料很富有文化韵味。  明清道教承袭了唐宋以来将进士神秘化的说法,认为…  相似文献   
8.
早期记者产生于外人所办报馆 ,孕育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产生之初就深受西方新闻观念影响。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记者正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 ,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职业意识和观念。同时 ,他们又受传统文化影响 ,难以摆脱传统观念影响 ,热衷科举 ,对西方文化表现出排斥心理。本文试图通过揭示早期记者的职业认同危机、科举情结、文化认同危机 ,考察分析早期记者的职业意识和精神状况 ,以及其对新闻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科举考试在我国存续了一千三百年,经历了兴起、发展,兴盛、衰亡的过程。至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弊端凸显,尤其是科举考试内容中的八股文、诗赋、时务策,逐渐脱离实际、空疏无用。无独有偶,当今高考也被称为"现代的科举",高考命题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以史为鉴,本文通过深入探讨明清科举考试内容,力图为当今高考命题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黄崇嘏女状元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流传甚广,自唐五代至宋元明清,见诸小说、戏曲、笔记、诗文集、书画录等各种体裁。崇嘏故事的主题随时代变迁自有其演变轨迹,其中,古代科举文化在黄崇嘏故事发展中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