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庾信、杜甫诗歌集大成的过程具有相似性,他们基本上都是由崇尚绮丽、清新,向沉郁、老成发展的。而他们之所以最终能超越时人、集诗歌艺术之大成,又主要得益于他们后期精神境界的升华。但是,他们对儒学精神的理解并不相同,这又影响到他们诗歌集大成的程度及成就之大小  相似文献   
2.
作为北周最杰出的公文大家,庾信所撰表、启、移、教等公文现存百余篇。庾信之表体公文句式上骈散间行、音韵上和谐铿锵,华实相扶,遒逸相兼,有错综变化之美、无呆板拘泥之失。清文驰丽,绮而有质,"穷南北之胜"而显典正老成之风。  相似文献   
3.
作为华夏民族的传统观念,夷夏之辨不仅反映于上古典籍,而且到中古时期就借助于苏武、王昭君、蔡文姬的故事得到文学化的表达,并以典故或素材的形式参与后代文学文本的构成,以意象化的方式强化了其文化内涵及认同.同时,夷夏之辨中文化品味的不确定性,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也通过个人体验显示出文化认同的复杂性.古典文学与夷夏之辨及文化认同的复杂关系,可通过若干历史人物和诗歌作品的具体分析而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4.
庾信,由南入北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战乱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倪璠《注释庾集题辞》)的文学成果。他的文学成就,彰显着南北文化融合的大好前景。本文从庾信的生平经历入手,探究他的文学创作及创新,着重考察庾信对北魏文化大融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创作以四十二岁出使西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风格也迥然不同。他前期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虽不如后期深刻丰富,但是也表现作者关心社会现实生活的思想感情。他前期作品的风格以绮丽为主,但亦不乏清新亮丽之作。  相似文献   
6.
骈文是中国古代独有的文体,不管如何发展和演变,其特征均为"骈",即对偶、典故、敷藻与调声。对偶体现建筑美,敷藻则具绘画美,而典故两属之,都呈现一种视觉效果;唯调声乃指向听觉效果,具有铿锵的音乐美。对偶、敷藻、调声都属形式层面,只有典故独担叙述、抒情、议论甚而写景的重任,典故叙述就是用过去的事和过去的话包括这些事、这些话所发生的特定环境语境、所指涉的特定的人、事、物等与文本创作者所处之现时性的人、事、物及特殊的环境语境形成一种同构,通过典故思维,以故为新,以古况今,来叙说现今的人、事、物、情。骈文之"极则"乃六朝,骈文之"正轨"、"正声"当为庾信,而庾信的《哀江南赋》恰是典故叙述的最佳注脚。  相似文献   
7.
庾信是北朝的碑志大家,其创作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北朝碑志创作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在行文体制、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有所发展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后世碑志文的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竹杖赋》是南北朝名作家庾信入北后的借物咏怀之作。全以“楚丘先生见桓温”始,通篇表达了“楚丘先生”对“赐杖”的强烈反应。这实际代表着自比为“楚丘先生”的庾信与隐喻为“桓宣武”的魏、周政权的一次正面交涉。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此赋对说明庾信入北后的仕隐观,就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证据。但令人遗憾的是,后人对此赋寓意的推测往往莫衷一是,竟然形成了“辞官之作”和“求官之作”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前认定魏、周逼迫庾信仕敌,过分关注庾信的“哀思”,继而推理出庾信由“哀,,到“恨”,不情愿步入北周仕途的心态,得出此篇亦为哀思之作;后认为庾信入北后因为对自身的高度自负与现实有强烈的反差,借章表达求官之意。  相似文献   
9.
陈磊 《科教文汇》2007,(8S):155-156
庾信于南北朝时代诗文创作间素称“凌云健笔”,其风格刚健柔美相济,老成而笔力纵横驰骋,究庾信诗歌格局与劲风创作之成因,与其入北之经历遭际息然相关,北朝文风以富典豪迈之风浸染于庾氏诗间,使之兼及南北文采之盛事。雅擅风格流变之先期,于时代与民族文风的渐进融合过程间厥功甚巨,颇具分析与考榷之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庾信集南朝与北朝、魏晋文学与六朝文学大成,将南朝好尚的声色之美与在北朝的悲剧性人生体验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见美景而伤怀的构思方式和凄艳风格。杜甫继承并发扬光大庾信诗歌经验,使这种特定的审美偏好逐渐发展成为"以乐景写哀"这一普遍使用的技巧和自觉的创作传统。相同、相似的人生经验使得庾信、杜甫诗歌审美偏好相同,虽然"萧条异代不同时",却"异代可同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