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关题目】春天组曲感悟春天沐着春风回家在春雨里发生的……【写作指导】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盎然春意,引得古今中外文人骚客泼墨如云,争相描绘春色。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写出了风景秀丽、千姿百态的江南。诗人抓住了日出与春来时江水的特征,用红胜火和绿如蓝描绘出江南日出的瑰丽、江水的佳色。突出了春天的美。  相似文献   
2.
张可久和乔吉的寻梅小令不但代表了二人作品的风格,而且也体现出散曲在后期雅化的趋势。二者异曲同工却又自抒个性。  相似文献   
3.
张可久散曲体现了清与丽、华与平淡的统一,并由此而有超越的意味,受到元后期曲坛的激赏,成为当时散曲创作的时尚和主流。从他的散曲中可以窥见元后期仕人的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4.
张可久的散曲几乎涉及元代文人生活的各个侧面,写出了他一生郁积的情感,发出了内心痛苦的呻吟,保留了传统文人的矜持与含蓄,体现了传统文人的儒雅特征.  相似文献   
5.
钟迪 《兰台世界》2015,(3):77-78
本文主要阐述了张可久人生中与西湖之间的缘分,并主要通过西湖的美景、美人以及隐士氛围,对张可久的西湖情结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文学研究者对张可久的西湖散曲创作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殿前欢·次酸斋韵 张可久 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相似文献   
7.
吕薇芬、杨镰合著的《张可久集校注》,在注释上存在误注、漏注等疏失,从而影响了对张氏作品的深入解读甚或误读。《张可久集校注》误注漏注的若干条目,根据有关地理总志、方志、碑刻及其他材料,予以订补。  相似文献   
8.
张可久的人生价值取向、创作审美对象和心理根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深具传统气质的文人雅士,他性情和顺,趣味高雅,虽仕途不顺,但散曲是他摆脱俗务、澄净心灵的精神绿洲,是他创造和谐的一种方式。他是一个在畸形的社会里,命运畸零,但人格裂变较少的传统意义上的文人。  相似文献   
9.
元代后期重要散曲家张可久,其作品风格,自元代以采盛评不断,虽然论者切入角度各异,但都指向清丽共雅。形成其曲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文化、作家和文体几个层面切入。试图对张可久散曲风格成因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0.
一、阅读下列这首小令。回答后面的问题。 [越调]天净沙·鲁卿庵中 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