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09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87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运红 《兰台世界》2006,(5X):61-62
皋陶是黄帝之子少昊之后,是中国司法的鼻祖。皋陶历经尧舜禹三世,呕心沥血辅佐尧舜禹,为融合夷夏做出了突出贡献,后来中华汉字“法”也源自皋陶判案的古老传说。  相似文献   
3.
仙人指路开局法已有很久的历史,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目前见到较早的仙人指路记录就是清代前期的吴兆龙遗局和后期石杨遗局(载于谢侠逊编辑的《象棋谱大全》)。在近代名手对局中,最早运用仙人指路的历史要追溯到清末张锦荣屡用此法战胜周焕文。布局理论的发展是螺旋式的,50年代浙江棋手刘忆慈以富有特色的仙人指路在1956年全国比赛决赛中与夺冠呼声最高的杨官璘相遇时,突然施展其首创的仙人指路秘密武器,形成多兵占优,犹如在一潭死水中激起一阵浪花,引起棋界关注,使仙人指路在全国舞台上大放异彩!尤其步入90年代以后,在以特级大师胡荣华、吕钦、赵国荣、许银川、徐天红、陶汉明、洪智、王天一、郑一泓、卜凤波、庄玉庭等,象棋大师张  相似文献   
4.
修水陈家“一门四杰”,何以闻中中华?本文从陈寅恪的陶学研究入手,窥视“一门四杰”的文化取向,发现这是一个酷爱传统文化的家族,他们有“独具只眼的史识”,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关于道教理论的探讨以及发展,对苏轼的文化品格、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发生影响,而通过苏轼对于陶诗的选择又使得整个宋诗的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6.
《小学青年教师》2005,(8):32-33
从2005年秋季开始,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进行小学五年级数学新教材的实验。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如何在已有实验的基础上克服缺点,发扬成绩,继续推进数学课程改革实验,老师对此十分关心。为此,本刊记专访了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北师大(新世纪)版数学实验教科书编写组成员陶中教授,请他谈谈由他执笔编写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在教与学方面几点想法,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继续教育》2007,21(3):F0002-F0002
由北京继续教育协会主办的《继续教育创新与发展论坛》于2007年1月24日在北京新闻大厦召开。北京继续教育协会理事长陶西平,协会副理事长贺慧玲、孙学伟,协会秘书长孙振宇,协会监事长董兰英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8.
傅娜 《云南档案》2020,(2):12-12
1月17日,省档案局举办2020年第二期道德讲堂。本期讲堂特邀云南省陶艺工业大师、工艺美术大师刘国全作题为《建水紫陶历史》讲座。共10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活动。  相似文献   
9.
“建水钟灵紫陶出,千秋风韵气归真”,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与江苏宜兴陶、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2008年2月,建水紫陶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节”水杯、“一叶禅壶”、“云”杯作为建水紫陶的代表作品称为“滇陶三宝”。  相似文献   
10.
引言近年来,“新文科”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它将知识生产中的跨学科交叉和文理交叉的话题重新提上议事日程。不过,目前对于“新文科”研究实践大多集中于教学改革,主张将新技术应用于文科教学实践之中。而在专业学科知识研究领域,学术界对于“新文科”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陶东风认为这种仅仅是把技术用于文科教学,从根本上还是着眼于技术的应用,“新文科更根本的使命在于回应新历史条件下‘人’的观念的变化,因为人文学科是关于‘人’的学问。新文科之所以成为一个迫切的时代课题,源于旧文科关于‘人’的理解出现了问题”[1]。无论如何,“新文科”的“学科交叉”特性是学界较能够取得共识的特性,它反映了在新形势下学术研究对于新的问题域和新理念拓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