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ane 《中文自修》2007,(5):9-1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说起陶渊明,人们便想到了《桃花源记》,那样美丽多姿的世外风光多么让人向往啊! 陶渊明一生任性而为,拥有着飘逸潇洒的“魏晋风度”:他主动要求做官,却又主动辞官归隐;他可以读书“不求甚解”,也能够弹奏奇妙的“无弦琴”,甚至还不拘小节,“取头上葛巾以漉酒”…… 在最黑暗的年代,陶渊明保持了一颗天真的赤子之心和一份恬淡的情怀。就让我们透过那些灵动的文字,去捕捉他生动的侧影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存在于左思研究中的三个问题进行了重新讨论。认为:"以椒房自矜"与"投入贾谧门下",是左思得以步入仕林与加入"二十四友"的关键之所在。左之病卒与贾谧之被杀,又是致使左思退出仕途的根本性原因。左思依附贾谧而未受打击,主要是因其妹为晋武帝贵嫔的原因所致。其晚年归隐冀州,其实是出于一种政治压力下的无奈。  相似文献   
3.
由于曲折坎坷的经历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腻善感,土族女诗人李宜晴的大部分诗词感情基调都比较低沉哀怨,流露出浓重的感伤情绪,尤其以感生伤怀和叹世归隐两类作品最为突出,从中体现出诗人强烈的人生忧患意识以及儒道互补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365-427),又名元亮,世号靖节。我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之一,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陶渊明辞官归隐,创作了《归园田居》,内心经历了苦痛、辗转、挣扎和坚守,最终选择在田园生活中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表达了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至死不渝的愿望,为后人敬佩。  相似文献   
5.
胡剑 《中国档案》2007,(6):60-61
兰台,最初是指宫廷里面存放档案的地方。汉代将管理档案的官员叫兰台令史。如今,“兰台”成了档案或档案部门的雅号。我这里所谓的“归隐”,不是指金盆洗手、退隐田园,或遁入空门、逃避现实。我借用“归隐”一词,是想说明自己近年来的一段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时局动荡不安,门阀制度盛行,"士"阶层中仕途失意且为羁旅游宦所累者不胜枚举,行旅诗创作规模空前且多为宦旅之见感.<文选>所录之行旅诗多关乎诗人的人生遭际,或叙乱离之忧,或抒家园之思,或怀恋阙之意,或露希隐之愿,足见此时的"士"似不再有"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的壮志,亦不见了"澄清天下之志"的豪情,代之...  相似文献   
7.
王之道《相山居士词》存词近二百首,词集中有很多唱和之作,表现了他忧时忧民的积极心态。节序词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的政治苦闷。还有一部分词,王之道借陶渊明和苏东坡表达远离政治、意欲归隐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归去来兮辞》堪称陶渊明的人生分水岭,写下此文后陶渊明彻底离开官场,归隐田园。陶渊明在文中向世人宣告了自己归隐田园的坚定信念,向往着归隐后的惬意与欢愉。这决绝、欢愉背后又隐藏着陶渊明理想破灭后的失意与无奈,朴素清新的文字蕴藏着复杂幽微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9.
最前线     
《围棋天地》2007,(9):24-24
2006年2月,老虎当关,打破了韩国农心杯连霸的历史,遂,归隐山中,江湖难觅其踪。  相似文献   
10.
归隐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儒道两家都有对归隐思想的阐述,由于它们的核心观点不同,儒家归隐思想和道家归隐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儒家的归隐是为了再次出仕,是"假隐",道家则为了保身,是"真隐"。元代文人因为仕途受挫而归隐的状况成为一种常态,有的是儒家式归隐,有的是道家式归隐,少数民族散曲家贯云石一生两次为官,两次归隐,他的归隐主要由他的民族性格、家庭背景和佛道思想所决定,通过分析他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出他的归隐很坚决很彻底,是道家式归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