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3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8865篇
科学研究   511篇
各国文化   100篇
体育   194篇
综合类   262篇
文化理论   49篇
信息传播   269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401篇
  2014年   1038篇
  2013年   1018篇
  2012年   1122篇
  2011年   1221篇
  2010年   989篇
  2009年   932篇
  2008年   1139篇
  2007年   812篇
  2006年   704篇
  2005年   646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些年来,虚拟现实(VR)发展迅猛,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作为在数字影视行业中发展出来的VR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语言,除了虚拟现实带给观众的沉浸式与带入感体验之外,还可以让观众在剧情中参与互动,让原本以视听综合为观赏对象的艺术表达有了更广的创作空间,其独特的形态与叙事形式也可能对影视行业的发展有颠覆性的改变,做出了探索性的贡献。本文从VR技术下形成的独特影像形态和叙事方式为切入点,窥探观众观影体验的改变以及对于VR影视如何重新定义,探析未来影视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诗经>文本在远古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在语义上产生了文化断裂,影响到历代对<诗经>文本的接受与解读,而历代对语义缺失的诗本义的接受取决于历史的发展、生活的环境、政治的变迁以及时人的思想观念,因而对于同一文本的诗三百,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出于不同目的,就有不同的解读,表现出或侧重于政治经典,或侧重于文学经典;或具神圣色彩,或具世俗性;或以道学阐释,或以真情感悟的接受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从金圣叹的评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学阅读活动,是接受主体和接受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有无相生二者相互依存,意味着事物在矛盾和转化中不断产生新事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听力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英文影视片段有助于激发兴趣,提高动力;强化记忆,提高效率;提供语境,促进交际。本文论述了英语影视片段在听力训练中的作用,以及在听力课中如何运用影视教材,控制课堂教学,以达到改善听力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风报信4     
《中华武术》2004,(1):58-58
  相似文献   
6.
康茨坦斯大学教授汉斯&;#183;罗伯特&;#183;尧斯(H.R.Jaus)认为,应把审美主体也作为审美研究的对象。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在商业广告中,消费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刨造,用自己的审美体验去积极能动地影响广告创作者的刨作模式。因此必须了解消费者接受心理,才能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刨作出不同特色的电视商业广告。  相似文献   
7.
8.
读书、写作、看影碟,被洁尘称为她的“书房活动”。这位秀外慧中的作家、编辑和电影评论家,也是当今中国颇有名气的随笔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洁尘曾供职于《成都晚报》,从事新闻工作长达10年之久。目前,她是四川文艺出版社的著名编辑。除了撰写大量的小说、随笔和影评外,她还为《北京晚报》、《南方周末》、《深圳日报》等全国极有影响的报刊杂志的至少10个专刊撰稿。当我与这位被誉为“文学隐士”的亮丽都市女郎初次见面时,我纳闷儿眼前这位迷人的书房淑女是怎样将生活中的各项职责,包括抚养她那5岁的儿子,安排得如此天衣无缝——“因为我…  相似文献   
9.
欧阳雪 《围棋天地》2004,(19):78-79
9月13日,电影《吴清源》在北京悄悄开机。17日,《吴清源》剧组才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举行开机仪式,群贤毕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激情燃烧的岁月》电视文本为对象,从接受主义角度探讨了该剧因过度迎合受众的收视需求,导致编创思想混乱、牴牾。男权中心主义的流露和张扬,降低了该剧在情感价值取向与伦理道德取向上的价值。而受众如此强烈的接受激情,又折射出当下社会、民族文化意识中,男性中心集体无意识的根深蒂固。并指出,电视文化的传播者应明确自身的角色意义,力求做到商业利益与人文关怀的统一,让受众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逐渐获得透视生活本质和生命真谛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