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教师对学生的隐性心理伤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隐性心理伤害是指在学校教育中由于教师不当管理行为给学生造成的精神性伤害。主要是由侮辱性语言、公开揭露“隐私”、张榜公布成绩、动辄发出禁止令、不公平对待、变相体罚、处处怀疑学生等教师的不良言行导致的。它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破坏了正常的师生关系,而且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它的发生与教师的法律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素养低下、教育艺术缺乏等因素有关。因此,强化教师的法律意识、提高职业道德和教师素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等是预防学生隐性心理伤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教育"冷暴力"是相对于体罚等暴力行为而言的一种"精神惩罚",常见的手段包括对学生态度冷淡、放任、嘲讽、区别对待等。受访者认为教育"冷暴力"出现的首因,在于"教育理念中缺乏对学生自尊心的重视与培养"(78.2%)。其次分别是老师只根据学习成绩来评定学生,对差生"贴标签"(66.0%);老师压力大,不愿多花时间对差生耐心教育(45.7%);提倡惩罚的传统教育理念作祟(39.6%);不能体罚学生,老师的"冷暴力"是无奈之举(24.5%)等。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体罚主要指向学生的身体、肉体,那么心理伤害则直指学生的精神,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侮辱学生的人格。与体罚相比,心理伤害具有隐敝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危害性较之体罚更大。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有意或无意、或隐或现地通过言语或其他行为暗示来打击、摧残学生的精神(心灵),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当这种伤害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时候,可称之为心理伤害。因此,对教育行为中的这些心理伤害进行调查、剖析并指明其危害,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4.
若梅 《今日中学生》2015,(Z2):55-57
从你上学以来,经历过几个班级?是不是每个班,都有可怜的被孤立的人?那个人是你吗?是你的同桌吗?那个被孤立的人,也许因为太出色,也许因为太自卑,也许因为爱臭美,也许,也许没有任何原因……总之,他或她就被大家活生生从集体中“开除”出去,莫名其妙成了众人的“公敌”。没人想过他或她的感受,甚至,没有人对他或她孤单的  相似文献   
5.
舒华 《体育师友》2005,(1):49-49
案例1:一节复习前滚翻的课。老师让同学们按站队顺序练习,当轮到我时,我很激动,可老师却没有叫我,而是让全班同学齐练,我顿时感到无地自容;我知道,不就是因为我上节课练习时没翻好吗!你看不起我不让我练,我还不想练呢!从那以后我对滚翻非常反感,有一种抵触情绪,连体育课也不愿意上了。  相似文献   
6.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生源、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原因,使得民办高职院校师源性心理伤害比较严重。民办高职院校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形式有冷漠行为、权压行为、偏爱行为、言语伤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使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就高职学校单亲及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疏导对策,希望所有的高职学校单亲及离异家庭学生都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师源性心理伤害实质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其影响的广泛性、深刻性和难以修复性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不可比拟的。本文通过分析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提出了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小学学生的人身伤害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当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为避免学生发生事故而处心竭虑时,那些无法预料且不时发生的心理伤害,却在一些学校滋生蔓延开来,给孩子们脆弱的心灵以无情的摧残,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师源性”心理伤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形式、特点、成因等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明确了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危害性,并提出了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