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41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56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有重要地位。它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中,占据着思想、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关理学的研究,近现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众多学者对理学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学术成果大量涌现,理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但毋庸讳言,近两年来,由于在研究方法、思路上未能有大的突破,相对于中国思想史上其它学术思潮特别是先秦学术史研究的繁盛状况而言,理学研究略显沉寂。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学者都力图另辟蹊径,打破沉寂。朱汉民新著《宋明理学通论——种文化学的诠释》(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就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该著从文化的视界人手,对宋明理学的思想体系进行解构与诠释,使我们获得了对理学文化的全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黄爱平 《中国文化》2004,(21):48-57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置身于王朝更替,天崩地解的社会大变动中,学者痛定思痛,以深刻的理论思考,犀利的现实批判,求实的学问精神,大胆地阐发个人的见解,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整个学术思想界呈现出生动活跃、繁荣兴旺的景象,掀起了别开生面、波澜壮阔的实学思潮。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邓小平理论在蒙古族哲学思想史研究过程的指导作用 ,认真总结了有关的经验教训 ,提出了继续深入研究的思路和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4.
6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并发表了著名讲话。这个讲话科学地总结了我国“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经验,精辟地阐述了文艺的发展方向和一系列根本问题,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重要文献,在中国文艺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谈先秦“礼”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谈到“礼”时,常有一个莫名的局限,似乎“礼”是专属于懦家的议题,关于“礼”的典籍,也大都放入儒学的范畴内。然而,“札”真是儒家的专属论题吗?还是说,这只是千古以来的错误印象所造成的错觉?本文并无能力去解决这千古以来既定的思维逻辑,只想籍由对“礼”在先秦时期一些变革的探讨,试图探讨一个对于“礼”的新的思维方向。  相似文献   
6.
7.
项永琴 《寻根》2002,(4):6-9
新近拜读了江林昌教授的大作《夏商周明新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收获颇多。其中一个重要命题“中国古代也有两河明”引起了笔的深深思索。认为黄河明是中华明的主流,而长江明是其补充。笔不禁想到“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思想一条基本线索”(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即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以儒家思想为主流,而道家思想为其辅助,这二之间是否有着某种契合、某种联系呢?笔不揣浅陋,试芹献之,请学界时贤裁夺。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英国学者戴维·莫利的媒介观。研究发现,在对媒介认知上,莫利在受到人类学的影响后通过论证媒介的物质性来拓展了媒介的内涵,并且逐渐关注媒介“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媒介定位上,其思想则经历了将媒介视为背景、前置媒介、认可媒介逻辑三个阶段。莫利近五十年的思想历程,不仅体现个人的媒介认知变化,也投射出英国文化研究的变迁。此外,莫利媒介观的延展对于当下媒介研究具有认知论与方法论上的双重启示。  相似文献   
9.
郝雨 《今传媒》2005,(9X):56-58
2005年春夏之交,金冠军、戴元光主编的《中国传播思想史》一书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洋洋194万余言,分为古代卷(上、下)和近代卷以及现当代卷4册。仅仅在一个月之后,许正林的《欧洲传播思想史》紧接着出版(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4月),全书近60万字。两部沉甸甸的大著一起摆在案头,我一下子感觉到,2005年对于传播思想史这一领域的研究来说。  相似文献   
10.
先说几句题外话,2008年笔者在波士顿学院访学时,曾旁听过政治科学系几位名教授的课程。这里云集了施特劳斯学派的门生与追随者,颇有气候,我接触到的波士顿其他学校的研究生,一提起BC,都会马上反应,这是“施门”的地盘。不过在这里,我总感到某些抵牾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