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随着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经常的繁荣,房地产抵押活动日趋活跃,房地产"按揭"行为也不断步人我国的经济领域.什么是"房地产抵押",什么是"按揭"呢?二者之间有什么异同点?是否应进行权属登记?所形成的资料的归档与管理等.就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闻周刊》2006,(9):14-14
全国政协委员、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司长赖明在一份提案中提出“以房养老”的模式。具体操作是,60岁退休养老之时,把自有产权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在综合评估后,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钱,房主继续获得居住权;当房主去世后,房产出售,所得款项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其升值部分亦归抵押权人所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公证机构办理抵押贷款合同的数量迅速增加.本文对抵押贷款合同的必要性、应注意的问题和实践中的几点疑问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4.
动产抵押的制度价值在于既能发挥动产的融资功能,又可以保障抵押权人债权的安全.然而,该制度中登记对抗主义的采用,使未登记抵押权的物权属性受到置疑,未登记抵押权的权利人的权利失去了保障,给抵押制度造成了体系上的冲突.从动产抵押在罗马法的兴衰亦可见登记对抗主义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房地产抵押权的设定、房地产抵押的效力以及房地产抵押权的实现等有关法律制度展开论述,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房地产抵押在我国经济建中的流转职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物权法》于2007年正式引进了动产浮动抵押制度,填补了这一制度的空白。试从立法现状及实践现状阐释我国动产浮动抵押的实施状况。但这一制度在实践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发挥其作用。从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的角度检讨了浮动抵押制度,阐释了实践过程中效率低下和参与程度不高等现象的原因,清晰展示了动产浮动抵押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力求为完善动产浮动抵押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抵押权的效力是抵押权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被担保债权、担保物、抵押关系当事人三方面方面论述抵押权的效力,研究抵押权的效力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