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意识是20世纪现代文化中的经典术语,其内涵宽泛、复杂、含混.通过弗洛伊德和拉康的伟大探索,循着无意识的"移置"这一思路,来展示由于能指的滑动所带来的对无意识意义的逼近过程.首先介绍弗洛伊德传统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及在文学批评中的滥觞与流弊.在此基础上,又阐释拉康语言学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继承和其本身的巨大影响.最后,把传统精神分析与语言学精神分析对于无意识的阐释加以比较,指出后者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自精神分析诞生之日起,它就与广义上的诗学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两者均致力于探究心理装置之深层结构和该结构经符号表达之后呈现出来的样态。荷兰文论家米克·巴尔(Mieke Bal)对此颇有论述,本文梳理了巴尔对精神分析诗学几种结合模式的分析,也就是诗学切入拉康所言"真实"的几种路径。  相似文献   
3.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的历史性的转折,他使"我"即自我意识登上了至上的巅峰,引发了众多的争议和探讨。文章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试图提出对其横向式的解读以及以后来哲学观点新的语境对其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5.
麦尔维尔的《白鲸》是一部有关欲望的悲剧.亚哈真正的欲望不是杀死白鲸,而是成为白鲸.他对白鲸的追捕过程是拉康所说的主体对欲望对象由认同到侵凌的转变过程.亚哈的捕杀必然以失败告终,这不仅是因其个人的偏执,更是因为主体欲望的本质乃是匮乏.与拉康不同的是,麦尔维尔似乎在"人类大团结"与维持个人内心平衡中发现了走出主体困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无意识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意识"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已渗透进入人文各个学科和日常生活."无意识"的内涵是什么?它在历史中是怎样进行飘移的?文章从这个概念的历史演变、弗洛伊德的历史性贡献、后弗洛伊德者的继承与发展及拉康的改造等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7.
卢头 《世界文化》2007,(3):31-32
“回到弗洛伊德!”这是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大师雅克·拉康(1901—1981)提出的口号,正是在这一主张的基础上,他创建了法兰西精神分析学派——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派,从而将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推向了后现代阶段。拉康的影响远不仅限于心理学学科,更渗透到了哲学、文学、语言学等诸多领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力日益增大,以至于有人将其评价为“笛卡尔之后最重要的法国思想家,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见、视野最广的欧洲思想家”。  相似文献   
8.
教育政策精神分析是国外批判教育政策研究的新兴领域。基于拉康派精神分析理论,教育政策精神分析认为,政策科学和教育政策社会学混淆了政治“本体”与“本体论”,始终未能摆脱对政策的工具理性假设。教育政策精神分析指出,政治在本体论层面是一个空洞的能指,教育政策通过勾勒理想教育来服务政治的本体论运作。由于政治在本体论层面的不可能性,教育政策无法整体性地把握和抵达理想教育。基于此,教育政策精神分析主张关注教育政策的非工具层面,将目光从寻求更好的解决措施转向政策主体在真实、日常的政策实践中自我解放。在分析方法上,教育政策精神分析围绕主人话语、大学话语、歇斯底里者话语和分析师话语,将政策批判与主体解放合二为一,克服了传统批判研究简化政策复杂性和受制于时空情境的缺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借用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阐述来尝试分析媚俗艺术中的自媚现象。自己被自己媚俗的行为感动是自媚的重要特质,其形成原因在于,主体始终处于一个"被看"的状态中,不断认同他者目光对自我的异化,始终在追求自己想象中的能够在他者观看下完美呈现的自我,并陶醉于自己的行为和结果。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对自我的虚无性的判断,强烈地揭示出了"我"所感动的自我本身的虚假。  相似文献   
10.
弗洛伊德以力比多的投注来解释自恋的现象,并构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主体意识结构。拉康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引进结构语言学的象征概念,提出了镜像阶段的理念,将主体的自我意识完全归结为一个"理想自我",从而取消了"我"的真实性。在精神分析学领域,两者的理论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