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6篇
  免费   2篇
教育   1178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0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丁玲在好些场合说过,她不懂理论,对批评是外行。可听她作报告,读她的文章,乃至平常交谈,我总感觉到她在娓娓而谈、平易近人的话语中含有理论的份量,只是创作家的理论修养往往不同于理论家的表述方式罢了。“翻”《北斗》时,我得到一个明晰的印象:这位小说家编刊物,在重视创作的同时,也重视理论批评。她是两者并重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批评中的术语和方法 ,有许多来自文学之外。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到人物品藻和文学批评的关系 ,可以了解到文学批评的有些概念和方法是如何从论人物引入到论文学的 ,如形神、言意、风骨、文笔以及意象法、才性论、佳句品评和品藻流别。《世说新语》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美与学价值》一书为美学理论与教学理论的沟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徘徊于美学学研究领域的工作指示了一条拓宽视野的思想通途,并且还为理论工作与实践相结合做出了榜样。这本书提供了不同于 门类美学和论泛化的接通美学与论的方法的新启示。  相似文献   
5.
绝大多数学体学家对本的阐释模式是:选择或说寻找语言特征来证实自己对本意义的假设。这种模式可简写为模式1:学意义(寻找)语言特征。也有少数体学家的阐释模式恰恰相反:先描写语言特征,然后才进行本阐释。这种模式可简写为模式2;语言特征(寻找)学意义。大家一般推崇前一种模式而驳斥后一种,信为模式2远不如模式1客观。本则认为,语言和意义是共生的,独特的语言特征表达了独特的学意义,因此,模式2有自身的存在价值,不可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6.
沈德潜和纪昀在学批评史上一直被相提并论,二人的诗学有一致处,也有差异。相同处主要体现在对经世致用的看重,对诗教的维护,对温柔敦厚的要求;差异主要表现在道观的不同和诗学研究重心以及具体看法的不同。他们诗学的特点和他们身份的不同定位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7.
如何将丰富的文学批评理论有效的导入英美文学教学一直是文学界学者所探讨的话题.本文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为切入点,探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于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应用实施,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以维多利亚时期的三部作品《名利场》《简爱》《艾格尼丝·格雷》为例,阐述如何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来分析作品,会更有效深入地理解作者意图,从而挖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笔者认为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应用于文学教学,它的现实意义使得文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从以批判的视角再次观察两性世界,有利于他们对于性别认知构建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文学批评在今天的尴尬,原因之一来自于这个时代中阅读惰性的空前膨胀。这样的惰性要求文学批评提供判断(即福柯所谓"下判决的那种批评"),越直接越好。很多读者对"现实"的认识与理解,往往被惯性与惰性的阅读期待所腐蚀。在这样的时代中,我更愿意保持一颗虚空灵动的心,以这样的心去承接、感悟文学作品复杂的审美肌理,兴许能更加体贴入微、更富创造性。这颗"心"在20世纪初鲁迅的笔下被描述为"厥心纯白""白心"(其反面则是"精神窒塞"的"伪士",参见《破恶声论》),两个概念都来自  相似文献   
9.
正《文心雕龙》问世一千四百多年了,其丰富的内容、完整的体系、真知灼见是独树一帜的。作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先生曾有评价:"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该书第十六篇《史传》的立意虽然是讲历史散文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代文学批评身份意识的淡化,使批评资源的西方化、批评价值的暧昧化、批评对象的随意化、批评生态的同仁化等病象由来已久,各种批判或指责之声呈一时之盛。与此相应,诸多的"重建""重构""创新"等对策或方略也时有登场。然而,迟至今日,当代文学批评的病象及症结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批评危机或批评理论的原创性问题仍然是学界的显在焦虑。明确批评定位,使批评成为审美价值的发现者、先进文化的生产者和理论话语的创造者,应为当代文学批评的身份归属,如此,当代文学批评才能承担起转型期的批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