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2068篇
科学研究   102篇
各国文化   91篇
体育   110篇
综合类   79篇
文化理论   56篇
信息传播   201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蚌埠日报·深读周刊》创刊十年来,已出500多期,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极大地增强了《蚌埠日报》的影响力。深挖地方话题资源,放眼周边共同关注,以此来增强报道的厚度与深度、综合性与思想性,是《深读周刊》耐人深读并深受关注的关键。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重视策划,形成开放思维;重视思想深度,形成融合思维。  相似文献   
2.
3.
4.
巴人,又名王任叔(1901.10.19-1972.7.25)谱名运镗,乳名朝伦,字任叔,号愚巷,官名士侠,又名子虔。兄妹五人,排行第四。1901年10月19日,诞生于奉化市大堰乡一个农民家庭。他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作家、学者、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在他艰难、曲折的一生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世界人民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王任叔自幼好学,博览广识。七岁时在本村务本小学读书,学习成绩优良。1921年,王任叔开始读到了陈独秀编的《新青年》,郭沫若、田汉、宗白华的《三叶集》等进步书刊,从中受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从此,他立志献身…  相似文献   
5.
2005年国内最出名.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批评家是崔永元。尽管这位批评家没有写过一个字,但因其自身的知名度以及《南方人物周刊》的挖掘,他的许多出语便惊人了起来.并演成一场媒介事件。崔永元批评电视事件对我们的第一启示是:社会知名人物对电视的批评.恐怕今后得列入研究视野.因为他们的话,有点儿一石激起千重浪之效。比如崔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尽管他事后解释说是转述别人之语,但其效果就远远大于别人。由此我希望媒介继续挖掘名人对电视的看法.也希望名人不要太计较媒介记录或删削之误.以鼓起我国电视批评之风。顺便为所有名人提供一个对付媒体的良方: 不要企图让媒体完整地发表你两面或全面的看法.接受采  相似文献   
6.
7.
综观当前有些报纸副刊,读普遍反映“亲和力”不够,不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鼓动人,激励人。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办副刊观念落后。二是副刊水平不高。许多副刊编辑的办刊水平至今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三是副刊稿件内容陈旧。副刊怀旧内容的稿件占据了大量金贵版面,如,写过往的陈年旧事多,写怀念父母、师友等故人的多,写现实生活的少。四是副刊版面形式呆板单一。除了散、诗歌就没有别的体裁,反映在版面上的就是上下左右几大块,老面孔,缺乏视觉冲击力。所有这些,归结到一点,是一些报纸对副刊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对副刊重视不够。这些年,各报重新闻轻艺副刊的倾向比较突出,把艺副刊当作“点缀”甚至搭头,轻视艺作品宣传人、鼓舞人、引导人、教育人的作用,忽视艺副刊拥有的庞大的读群和作群。有些从业人员片面地认为,只有新闻和理论才是弘扬主旋律,副刊是供休闲的附属品,甚至急功近利,觉得副刊不如广告“来菜”。  相似文献   
8.
媒体广场     
《神州学人》2004,(2):10-10
《南风窗》 2004-01-01大国的兴衰我们的心里,有一个期待。它的诞生,它的茁动,不仅仅是从这个新年、这个世纪,甚或上一个百年开始。不,它还要更悠久、浑厚一些。它,可谓是旧的,而长城砖、故宫瓦也无法尽表其庄严古老;它,亦可谓是新的,而互联网、短信息难以尽现其变动迁流。几个世纪以来,不同的中国人,以各自方式期待着它。为着这一期待,多少时代的多少生命,结成了巨大的共业;因为这个期待,多少时代的多少人物,上演了连台的好戏。今天,当我们谦卑地检视历史,会发现,每一事件本身,都含藏任何评价与褒贬难以抵达的深度;而其中某种超越性的期待…  相似文献   
9.
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王小峰。一日他的MSN签名上写着“谁想来三联实习?”“我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和,他倒也爽快:“来吧,我指导你。”顿时有被幸福击倒之感,忍不住憧憬,或许我因此而离成为记者的梦想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6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并发表了著名讲话。这个讲话科学地总结了我国“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经验,精辟地阐述了文艺的发展方向和一系列根本问题,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重要文献,在中国文艺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