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1976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年份。1月8日,周恩来总理去世了,人们感到无比悲痛。诗人柯岩作词、作曲家施光南谱曲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唱出了人们对总理的哀悼和怀念。这一年清明节,广大民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打出"深切地怀念周恩来总理"的横幅。这一年的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断  相似文献   
2.
施光南,我国著名作曲家,被誉为“时代的歌手,人民音乐家”为后人留下作品无数,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其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本文通过对《打起手鼓唱起歌》歌曲创作背号、音乐特点、风格内涵、美学创造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于了解施光南音乐风格及其丰富情感在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人民性”是艺术的最高追求,冼星海和施光南是近代音乐史上仅有的两位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作曲家,他们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创作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音乐作品的“人民性”表现出一定差异。冼星海生活在抗战时代,他的作品的“人民性”主要体现为“救国救亡,反抗侵略”;施光南是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位作曲家,浓浓的“乡国之爱”成为其作品“人民性”的核心主题。冼星海与施光南音乐作品“人民性”的共性主要表现为他们都牢牢把握时代主题,把滚烫、赤诚的爱国热情融入音乐创作,把民族音乐的灵魂贯穿于创作生涯,奏响时代的最强音符。文章试通过比较冼星海和施光南音乐创作的“人民性”,探索他们成为“人民音乐家”的原因,力图为现代中国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大家喜爱的歌曲,是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首歌曲精品,诗人和作曲家,把他们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对人民的好总理的敬爱之情,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和音乐,深深地打动了广大听众的心。本文就这首歌在歌词和音乐创作上的成功之处做一些分析和探讨,对提高当前歌曲创作的艺术水平,或许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自幼就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禀赋,爱听,爱唱,常常自己哼着唱着就编出曲调来。  相似文献   
6.
栗子 《文化交流》2016,(7):17-20
从浙江金华东叶村走出去的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以其脍炙人口的大量歌曲影响了一代人,造就了许多著名歌唱家。金华建造了施光南音乐广场、音乐厅、纪念馆,修建了故居,表达故乡人民对他的永久怀念。  相似文献   
7.
歌剧《伤逝》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刻画了涓生和子君两位上世纪20年代就敢于向封建礼教抗争的青年,也揭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一抹夕阳》、《风萧瑟》、《不幸的人生》是施光南先生作曲的歌剧《伤逝》中女主人公子君的咏叹调,作品抒情性与戏剧性完美的结合,是声乐教学中的经典曲目。通过剧情背景和艺术特征分析,对歌曲的演唱部分的艺术处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旨在演唱中进一步准确地诠释作品。  相似文献   
8.
施光南作曲、韩伟作词的歌曲《马铃声声响》是一首女中音歌曲。通过对其创作背景分析及对作曲家施光南的介绍,综合分析了歌词所表达的情境与情感,以乐曲节奏分析和旋律音调特征分析相结合,以形象性音乐特征与歌词意义结合分析了歌曲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并结合声乐教学中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分析了《马铃声声响》一曲的情感表达,运用声乐演唱技巧及方法体现歌曲情感,对歌曲体现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许多农村不可盲目地通过工业化、城市化来增加农民收入,而要根据当地实情更多地从农业本身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以我国著名音乐家施光南故乡为例,探讨如何发挥名人效应以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最终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施光南抒情歌曲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施光南的抒情歌曲在题材内容上,注重政治与艺术的统一;在歌曲作品的旋律上,注重符合内容要求与饱含内心激情的有机结合;在歌曲作品的形式上,注重结构严谨,富于逻辑性和独创性;在歌曲作品的风格上,注重体现民族风格音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