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42篇
科学研究   73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54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23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流行歌曲得到青少年的特别钟情并非偶然,它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的大众参与心理。他们万没有想到一些极其普通的日常生活心态也可以公开的表演方式唱出来,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这在名人、伟人独占一切文艺领域与豪言壮语充塞一切传媒的年代是不可能想象的,而卡拉OK的兴起更是这种大众参与合乎逻辑的自然延伸。由此,当流行歌手们以那些出奇的服饰、发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激情燃烧的岁月》电视文本为对象,从接受主义角度探讨了该剧因过度迎合受众的收视需求,导致编创思想混乱、牴牾。男权中心主义的流露和张扬,降低了该剧在情感价值取向与伦理道德取向上的价值。而受众如此强烈的接受激情,又折射出当下社会、民族文化意识中,男性中心集体无意识的根深蒂固。并指出,电视文化的传播者应明确自身的角色意义,力求做到商业利益与人文关怀的统一,让受众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逐渐获得透视生活本质和生命真谛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何谓心态史学?“心态”一词原是17世纪英国哲学的产物,指的是集体心理学。但在20世纪初,由于受化人类学的影响,“心态”一词的含义在法语中就表示“原始后期”人们的心理,它是一种无意识的集体现象。心态研究被广泛的运用到历史领域,是随着年鉴学派的产生发展而萌生勃兴的。虽然心态史学在法国已经热闹了很多年,至今仍然没有人能对此作出明确而又被认为权威的界定。也正是由于它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5.
绝大多数学体学家对本的阐释模式是:选择或说寻找语言特征来证实自己对本意义的假设。这种模式可简写为模式1:学意义(寻找)语言特征。也有少数体学家的阐释模式恰恰相反:先描写语言特征,然后才进行本阐释。这种模式可简写为模式2;语言特征(寻找)学意义。大家一般推崇前一种模式而驳斥后一种,信为模式2远不如模式1客观。本则认为,语言和意义是共生的,独特的语言特征表达了独特的学意义,因此,模式2有自身的存在价值,不可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6.
无意识是20世纪现代文化中的经典术语,其内涵宽泛、复杂、含混.通过弗洛伊德和拉康的伟大探索,循着无意识的"移置"这一思路,来展示由于能指的滑动所带来的对无意识意义的逼近过程.首先介绍弗洛伊德传统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及在文学批评中的滥觞与流弊.在此基础上,又阐释拉康语言学精神分析中的"无意识"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继承和其本身的巨大影响.最后,把传统精神分析与语言学精神分析对于无意识的阐释加以比较,指出后者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重庆市奉节县25名部门“一把手“,因缺席或找“替身“参加该县的重要会议,被责令在县电视台上公开作检讨,每人30秒,检讨内容是“无组织纪律观念“。该报道一经刊出,全国各地报刊竞相转载,时评写手的评论更是妙语连珠,各种新奇的观点交相辉映。然而,  相似文献   
8.
赫尔墨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信使之神,负责信息的传递工作。“一个掌握着种种用于发现隐蔽的、潜藏的、无意识的事物的种种方法,甚至可以通过偷窃来获取所需讯息的信使。他要呈现各种语言、文化和社会,无论它们是多么模糊、陌生、无意义。他厘清模糊之处,让陌生变为熟稔,将意义赋予无稽。他解码讯息,他作出阐释。”^①  相似文献   
9.
杨阳 《大观周刊》2006,(26):56-56
水至清则无鱼,但只有至清的水才能冲出好茶;神秘未必是魅力的源泉——人如是,茶亦如是。真切地看着翠如青竹的南方嘉木终究在沸水中修成正果,一切透明若此,得养生,得静心,夫复何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邱江 《记者摇篮》2006,(7):26-26
新闻故事化,这几乎成了现在所有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所经常采用的手法。曾经枯燥的成就报道变得津津有味了,曾经模式化的事件报道变得个性十足,各大媒体对同一事件报道容易千篇一律的旧貌也由此换了新颜。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它给读者带来了全新阅读和观看的快感,但同时也使一些应该遵循的新闻要素受到挑战。随着发行量和收视率的倍受重视,新闻故事化也出现了严重被误读的倾向。误读一:新闻故事化就是找一个人当例子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曾经对新闻故事化这样注解:“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