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篇
教育   17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乃至史书、野史笔记,透露了中国古人把异国人看作鬼兽的传统认知模式,对于海外人们“非人类性”——“兽性”的着意强调。中国古代关于海外世界的叙事描述,小说、正史、野闻之间互动互渗,迎合“华夏中心主义”的优越感,强化了华夏民族自我封闭的文化模式,一定程度上延展、催化了明清小说叙事中的神秘崇拜。  相似文献   
2.
自从“一代文学论”及其证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不少学者认同之后,前贤时哲论述元明清通俗文学者日渐增多。但是,对元代文学的研究,仍然存在着重杂剧、轻南戏,重戏剧、轻散曲,重套数而轻小令的偏颇。尤其对元人小令之“俗”专题系统论述者,并不多见。本文管中窥豹,试图揭开冰山一角,让大家领略一下元人小令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它还认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因此,对于明清小说的教学,我认为可以从课内、课外、教材这三方面着手,三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地进行教与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明清情欲美学是明清小说的思想基础,明清小学是情欲美学的审美体现。明清小说主题的批判性与悲剧感的深化,审美地表现了封建体制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激化。  相似文献   
5.
6.
明清小说中的幌子和招牌都有具象和抽象两大类,从而这种物象描写就有了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区别。进而言之,透过中国古代小说中那些形而下的幌子、招牌的描写,可以从中发现以下问题:从幌子到招牌是由一种晃动的广告方式向固定的广告方式的发展变化。幌子的质地多半为纸质、布质,发展成为招牌以后,更多的是木质、石质。幌子和招牌上的广告语存在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质朴到高雅、由实用化到艺术化的过程。招牌广告更有与时俱进的追求,有的则由于过分趋时而流于媚俗,有的甚至被无耻之徒利用而成为他们自我标榜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7,(4):60-64
同性恋现象在中国自古而有。明清时期,受性别倒错的审美追求和时代异端的婚恋模式的影响,同性恋行为盛行,明清小说中对于同性恋现象的描写也颇丰。明清时期首次出现了关于同性恋的刑事立法条例;同性恋的法律条例萌芽于明朝,在清朝得到发展。中国对同性婚恋立法依然处于相对漠视的阶段,对明清时期同性恋法律条例的梳理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现代同性恋立法。  相似文献   
8.
明清小说中有关阴间司法活动的刻画,依照人间世相及其作者的心理期望,可谓至详且悉。从司法体制、诉讼程序到审判的执行都有一整套的人间临摹和改造机制。阴间司法的程式和臆想,反映当时世俗的万千情态,同时也是立足于俗世的法律意识在经过文人的理想性加工以后的曲折表达。  相似文献   
9.
明清小说中武则天是一个颇受作者关注的人物。小说家在塑造武则天形象时,大多着眼于她的残忍、荒淫和嗜杀,突出了她的政治野心,因此,武则天基本上是以"中淫外酷"的负面形象出现的。小说家削弱了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的政治才能、远见卓识,淡化了她的历史功绩,将这一形象妖魔化或神化,在前人的基础上,小说家更加强了对武则天"牝鸡司晨"、"狐媚惑主"和"淫秽宫闱"的诋毁和道德批判。由于叙事角度不同,明清小说中的武则天形象更加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王守仁揭示"致良知"的心学宗旨以来,以及王门弟子对王学的大力传播,通俗文学性质的明代小说,数量与质量也在快速地发展。综合观照明代至清前期的经典小说,会发现这些小说的思想主旨隐隐有一条心学的线索。《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所宣扬"王道"与"霸道"理念的对立,近于先秦孔孟的儒家伦理;而《水浒传》通过宋江形象表达了对传统伦理"忠义"观的怀疑。《西游记》则通过孙悟空和猪八戒形象嘲弄了名、利等"人欲",但没有将之完全否定;而《金瓶梅》和《儒林外史》则是"人欲"极端恶性的大暴露;因此,如何超越"欲"与"情",是《红楼梦》的思考主题,其最终指向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禅宗"空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