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荣 《考试周刊》2014,(59):34-35
<正>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优秀的诗歌语言精练含蓄、生动形象,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丰富的感情,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我校将诗文雅韵引进校园,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巧妙融入环境文化、课堂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之中,建构特色  相似文献   
2.
《女勇士》自出版以来,一直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小说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学经典《木兰辞》的有意"误读",成功地塑造了崭新的女性形象,为美国女性,尤其是族裔女性发出了的呐喊。  相似文献   
3.
木兰辞》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从结构主义叙事学来分析《木兰辞》中的女性形象,木兰不仅是被父权制社会所建构的理想形象,由于作品的"民间"性质,木兰更闪烁着女性意识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初中三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中,有一首《木兰辞》。还没学到这一课,班里已经有人在朗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语言朴实,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花木兰的故事,我们在看连环画时已经知道,现在在课文中相遇,似乎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何况是由陈老师来上课,大家心里自然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5.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称为“乐府双璧”。本诗的语言虽然接近汉末到六朝时期的民间语言,比较通俗易懂,但其中有的词语的用法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6.
李涛 《文学教育(上)》2010,(10):113-113
《木兰诗》中国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  相似文献   
7.
凤凰网消息,今年恰逢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由中国著名舞蹈家黄豆豆和原日本宝塚明星真琴翼共同主演的中日合作音乐舞剧《木兰》于4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该剧取材自家喻户晓的木兰替父从军的中国传统故事,素有"日本雅乐第一人"之称的日本作曲家东仪  相似文献   
8.
<正>教一篇文言文,如果仅仅是教给学生虚词、实词、句式以及翻译的方法,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向深层次开掘,即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对文言文蕴含的各种美好的东西进行探究、进行欣赏。那么何为美好的东西呢?通俗地说,凡是能给人以启迪、以教育、以愉悦,能催人奋发向上,能陶冶人的情操的东西,就是美的,选入中学课本的文言文,是古文中的精华,是古代先贤圣哲们对人类美好的东西进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可以说,每一篇文言文,都是一个美好的  相似文献   
9.
在古汉语中有两种常见的修辞格——互文与变文。这两种修辞格容易使人混淆,张冠李戴。在郭锡良、田瑞娟等人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变文"未单立,归类在"互文"中。书中写道:"古人所说的‘互文’,还包括为了避免行文重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用同义词互训。如: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以笔者之见,二者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修辞格,它们有不少的区别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去区分:一、从概念上去区分。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各种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常出现一些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做法:在课堂中,为整合而整合的观念和现象屡见不鲜;有的教师过于依赖于信息技术,而忽略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