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阳 《文教资料》2011,(5):20-21
作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李尔王》吸引了诸多人的兴趣。因此,许多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旨在研究《李尔王》中对比和烘托写作手法的运用。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读者可以了解到人性的光芒与黑暗。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操纵学派的角度系统分析朱生豪、梁实秋和卞之琳的莎士比亚译作《李尔王》,用操纵理论三要素之一的赞助人要素对比其三人的翻译活动。以期突破翻译界一直以来的单一评价标准,转而从文化学派系统多元的理论角度分析其译作的历史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对于《李尔王》中的悲剧因素及其诱因,向来是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本试从有序与无序的对比角度来呈现宫廷内外的各种矛盾,并哲理性的指出。正是有序和无序的转化才导致了李尔的逊位和新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以设置不同的人物性格以及矛盾的对立,使人物有不同的命运,以故事的形式将英国社会中男权主义思想揭露出来,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哲学思考。论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李尔王》中的悲剧特色。  相似文献   
5.
王勃 《出版广角》2014,(4):86-87
正名著《李尔王》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戏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的重要代表作品。《李尔王》也评凭借其出色的构造和情节打动了无数的观众和读者,使其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李尔王》中,涉及了部分言语语用的基本点,在语言学视角下对《李尔王》中人物语言的运用进行解读,我们就可以真正理解"大师"莎士比亚那"同样的语言,不同的功能"的人物形象塑造技巧和语言运用的独特写作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李尔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李尔王》在莎士比亚整个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6.
作为古今闻名的莎翁四大悲剧之一的《李尔王》,文章从多个侧面,即悲剧性、人物本性和和谐性等三个方面着手去分析和欣赏这部巨著,浅析了作品中对人性的真、善、美的赞颂,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试图从多角度挖掘出作品内部所蕴含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7.
李尔王》是莎翁笔下最伟大的悲剧,而由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改编.田沁鑫执导的《明》则把《李尔王》与明史嫁接后开出的新创历史剧。除了在结构上沿袭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风格外.《明》在内容上、情节上、表演形式上都进行了很大的探索,破天荒地对《李尔王》进行了一次“喜剧尝试”.导演田沁鑫要让观众“破涕为笑”.体验《李尔王》前所未有的轻松、喜悦。  相似文献   
8.
刘伟 《考试周刊》2007,(33):100-101
李尔王》一剧中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本文拟从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戏剧情节入手,结合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之精华,试指出《李尔王》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值得后人不断深思、反省。  相似文献   
9.
在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人性中的理智与情感在不同人物身上有着不同的体现,爱德蒙是纯理性的化身,李尔是情感化的人,考狄利娅是两者结合的典范.从这三种人身上,我们看到了理智的罪恶和情感的灾难以及完美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0.
李尔王》被视作莎剧中悲剧性最强的作品,然而该剧的荒诞喜剧色彩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也最为浓厚。在《李尔王》一剧中,莎翁通过喜剧性场景的设置、喜剧小丑的安排、荒诞命运的揭示等多种手段拓深其悲剧性,使其达到悲剧艺术之颠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