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清初女教之盛,集二千余年来之大成,而江浙自宋代以来,日渐富庶,文化兴盛。早在元代杨维桢的诗句就道出吴人崇尚文化的时风:阖闾城里痴儿女,始识千金重聘师。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女子接受文化教育成为可能,不仅名门闺秀学诗作文,而且小户女子也执笔以试。同治时期丁绍仪说:吴越女子多读书识字,女工余暇,不乏篇章。  相似文献   
2.
从元代大诗人杨维桢所写的相关序文之中,可以认识到他的戏剧观;作为元代文人的代表,对于杨维桢戏剧观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整个元代文人的戏剧观。杨维桢的几篇序文,反映了杨氏对于戏剧功能的理解,主张戏剧的社会功用,带有传统文人"文以载道"的意味,而对于戏剧本体,杨氏主张"文采"与"节音"双重统一。其戏剧观念成因复杂,这些都将有利于加强对元杂剧的认识,从而见证中国戏曲历史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诗人杨维桢有生之年大都生活在元朝升平之世,从心理上认同该政权,虽在仕途上屡遭挫折,但仍然积极出仕;张士诚建立淮吴政权后,杨维桢曾对其产生过幻想,但随即因张氏不思进取而对其彻底失望;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一方面热情讴歌新朝,另一方面又因明初复杂的政治环境所迫而采取消极出仕的方式以求明哲保身。  相似文献   
4.
杨维桢的散文评价、文集版本及辑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维桢是元末文学大家。他一生著述宏富,经学和史学方面的著作大多失传,只有他的诗文著作,历经明清,辑敌、版抄源流颇为复杂。其散文明初又有争议,明清以来元文又不被重视,至今不曾清理。本文仅就其文章评价、文集的版本源流及其辑佚问题,进行系统考察。  相似文献   
5.
杨维桢是一位咏史大家,他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为中心,通过咏史,或以古鉴今,或借史抒发自己之情怀.竹枝词因杨维桢的首倡,在元末诗坛影响巨大.香奁体和宫词用语娟丽.游仙诗营造了一个富有"艳彩"与"奇情"的浪漫世界.咏怀诗的艺术性更不同于一般,也最能体现作者"吟咏情性"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6.
“清初女教之盛,集二千余年来之大成”,而江浙自宋代以来,日渐富庶,文化兴盛。早在元代杨维桢的诗句就道出吴人崇尚文化的时风:“阖闾城里痴儿女,始识千金重聘师”。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女子接受文化教育成为可能,不仅名门闺秀学诗作文,而且小户女子也执笔以试。同治时期丁绍仪说:“吴越女子多读书识字,女工余暇,不乏篇章。近则到处皆然,故闺秀之盛,度越千古。”  相似文献   
7.
1994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元末代表诗人杨维桢的<杨维桢诗集>整理本,用的底本是四部备要本<铁崖诗集三种>,这个底本分类标准不统一,不是整理<杨维桢诗集>的最好底本,用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清初印溪草堂抄本<东维子集>十六卷本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杨维桢是元季明初的咏史大家,而乐府体是杨维桢最喜欢使用的体式之一。将杨维桢的乐府体咏史按其内容分为吟咏历史事件、品评历史人物、感慨史迹史物三类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杨维桢乐府体咏史的思想内涵表现为反思历史,品评各类人物;"理""性"结合,褒扬忠孝节义;以古鉴今,倡明世风教化;关注女性,借以表达妇女观。  相似文献   
9.
杨维桢是元代后期颇有争议的散文家,有人斥其为"文妖",也有人誉之为"雄健而不窘者"[1]。杨维桢生前文章多已流散,后人重辑重刻者问题颇多。《全元文》第41、42册收杨维桢文923篇,编为55卷,为目前收罗杨文最全的本子,为研究杨氏的散文奠定了基础,居功甚伟。通过细心研读,我们发现《全元文》所收杨文仍留有一些遗憾,兹不揣浅陋,略作订补,以期对《全元文》的修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铁笛歌》作者是杨基而非李孝光,《元诗选》置此诗于李孝光名下,当误,其创作时间在至正六年冬至至正八年十月之间,《杨维桢年谱》系此诗于至正二十三年,不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