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梁辰鱼考订元剧,可以视为他效仿魏良辅再度改良昆腔的工作之一,这为他自翻新调作了准备,也是新昆腔得以运用于传奇创作并被搬上戏剧舞台的重要保证。梁氏考订元剧的主要成果表现在杂剧《红线女》的创作上,此剧为《浣纱记》的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梁辰鱼于三十六岁时西游湘、鄂、赣等地,这是他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对其此次远游的具体路线作出考析,进而探讨其诗作《甲寅感怀二首》与远游的关系,以及远游对其人生的意义和影响,不但可以加深对梁辰鱼生平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了解其思想和创作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传奇是指用南方音乐演唱的长篇戏曲,其中沈璟和梁辰鱼是苏州籍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吴地婚俗文化的有关内容:男女婚恋的形式与浓郁的江南水乡特点;注重仪礼程序而又简单务实的婚姻态度;珍视自我的价值取向与恋情表述的书卷气息。研究这一问题具有注重地域文化与民俗保护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辰鱼的《浣纱记》突破了一般才子佳人、英雄美人悲欢离合的爱情俗套,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放置在了广阔的历史环境与政治斗争之中,令西施与范蠡的爱情命运与家国兴亡始终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从而赋予了这个本就颇具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以浓郁的政治色彩和深沉的历史兴亡之感.它的审美张力正在于作家让人物在江山与美人间做出痛苦抉择的同时,对个人与家国责任间的关系做出深刻的思考,突出了人物处于两难困境中的心理和性格,并对女性命运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体现出进步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5.
戏曲文学吸收了诗歌的意境理论,并将意境论融入其创作中,为其艺术增添殊彩。梁辰鱼《浣纱记》将意境被成功运用于人物、情节、结尾,成为其艺术上的亮点。  相似文献   
6.
陈益 《寻根》2020,(1):82-84
《鹿城诗集》是明梁辰鱼诗歌的汇集。人们历来关注他的传奇《浣纱记》,对《鹿城诗集》的研究甚少。殊不知他的诗歌不仅记录行踪交往,体现性格意趣,成为文学成就的标志,也可探究他创作传奇《浣纱记》时的心路历程。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梁辰鱼西游湘、鄂、赣等地,见识永嘉、括苍诸名山的壮丽,对于他的人生,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晚明隆庆间南京的莲台仙会作出考述,指出了这一次文化盛会的若干特点。由于该会有著名曲家昆山梁辰鱼的参与,本文遂进一步探究了莲台仙会这一文化活动与梁辰鱼生平及创作的一些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梁辰鱼作品中所建构的女性世界丰富多彩,对女性或歌颂其功业或同情其遭遇或赞扬其才艺,表现出梁氏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对女性人生价值取向的认可.梁辰鱼女性观的成因有三:特定时代氛围,梁氏个人生命体验和独特个性的融注,道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梁辰鱼作为推动昆腔大变革的关键曲家,其散曲集《江东白苎》的曲唱方式继承魏良辅以字声行腔的方法,使昆腔舒缓缅邈的风格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为《浣纱记》积累了丰富的作曲经验。《浣纱记》发扬昆腔新曲曲风、开创“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第一次真正为昆剧演出打开了新局面。总之,梁辰鱼的昆曲创作为昆剧最终风靡于明清两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梁辰鱼《浣纱记》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辰鱼是明代嘉靖年间重要的戏曲家,其作品《浣纱记》相传是昆剧的奠基之作。明代及近代曲论家对《浣纱记》用韵有不同的看法。运用韵脚字归纳法对《浣纱记》45出、341支曲子的用韵情况做详尽的考察后,共得出21韵部:东钟、江阳、寒山、桓欢、先天、庚青、真文、侵寻、支思、齐微、鱼模、歌戈、车遮、家麻、皆来、萧豪、尤侯、敌国、独曲、列接、落索。分析这21韵部韵脚字,可见梁氏作曲时是尽量遵照《中原音韵》的,一些出韵的地方是作者方音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