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29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贵州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属市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及其栖息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据统计有种子植物132科371属551种。科级区系成分中,热带性质的科占66.04%,温带性质的科占33.96%;属的区系分析结果有13个分布区类型19个变型。热带分布属共171属,占总属数的51.81%,温带分布属共计158属,占总属数的47.88%。表明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亚热带性质。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古老区系成分较多,分布有白垩纪和第三纪的古老成分。本区内适钙植物较多,在本区石灰岩植物群落中占据着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对徐连地区气候、植物区系、森林植被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学角度提出该地区城镇绿化策略:(1)立足于落叶阔叶树种;(2)积极引种耐寒绿阔叶树种;(3)根据生境特点合理布局树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调查及有关资料分析,统计了万盛区现存野生维管束植物1106种。隶属于613属、154科。对区系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其基本特征为:植物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热带、温带成分明显;区系起源古老,古、珍、特、濒危植物较丰富。森林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也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及亚热带针叶林等。植被类型复杂,交错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4.
禹州大鸿寨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鸿寨位于河南省禹州西北,属暖温带区域.经调查,有种子植物121科、558属、1159种.经研究发现大鸿寨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共有15种典型分布和15种变型,植物区系特点:以温带成分为主,兼有一定热带成分,具有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交替的特征;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具有原始性特点;区系地理成分多样,与其它植物区系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等级聚合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东亚植物区系中双子叶植物9个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新计数,其中6个是属的新计数,并对这些资料与有关的科或属在系统学和进化上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晚白垩世植物区系及东亚、北美区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记载了黑龙江嘉荫县乌云组所产植物化石,计有53种,隶属39属、28科。其中蕨     类植物7种,裸子植物8种,被子植物38种(包括单子叶植物1种),10个种为新种。     乌云组植物化石的区系及植被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植物区系成分中,大多是亚热带至暖温     带分子,具少数温带成分,由此组成的群落有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共同组     成暖性针阔叶混交林,指示当时气候温暖潮湿,大约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特点。再从     植物化石叶子外貌特征来分析,其中全缘叶占40%; 叶的体积以中型的占大多数,大型和小型     的均少数; 脉序以具掌状脉的占多数。这些特征说明,沉积时期亦为温暖潮湿的气候。         晚白垩世在东亚出观的35属化石中,其中27属和北美共有,约占总属数的77%,这种区     系组成的相似程度,表明其区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种亲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进入第三     纪或向更晚发展的进程中而逐渐减弱。主要由于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使欧亚、北美在第三纪     初完全分离,此后这两块大陆隔离发展,植物区系的相同分子逐渐减少,以至现在生存植物中     的相同属仅占总数的4.1%,其中草本植物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晚白垩纪所产植物化石及同时代南方所产化石,大致可把晚白垩世的     植物区(带)划分为三个:(1)暖温带至亚热带植物区,主要代表植物是Metasequoia,Trochoden-     droides,Platanus,Ampelopsis,Protophyllum,Pterospermites,Menispermites; (2)亚热带至热     带植物区,植物有Brachyphyllum,Cinnamomum,Nectandra和棕榈科植物; (3)亚热带或干     旱植物区,兼有南北过渡的植物或呈干旱性的植物。         乌云组植物大化石共有33属,和东亚,北美同时代植物群对比,出现不少相同属种,其中 15个属种出现在苏联晚白垩世的察加扬组及东锡霍特阿林,11个属种出现在日本晚白垩世     的Kuji地区,若与加拿大晚白垩世植物群比较,有11个相同属种; 与阿拉斯加晚白垩世植物     对比,则有12个相同属种; 若与乌云组同属一区的太平林场组比较,相同属种更多。再从孢粉     组合成分看,和本区松辽盆地明水组相同的属有15个,并具有少数晚白垩世代表性的花粉如     鹰粉、沃氏粉和山龙眼粉,表明乌云组的时代和明水组接近。同时在乌云组大化石中绝灭类型约占70%,证实该植物群的古老性。其时代属于马斯特里赫特期至达宁期而不是古新世。  相似文献   
8.
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天书正如我国著名植物生态学家侯学煜教授所说:大自然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天书。几十年的川藏线考察,让我在这里学到了够我终生享用的丰富知识。川藏线穿越著名的横断山地区,在这里,你可以发现世界上多种不同植物区系交汇的现象,研究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9.
狮子山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植物种类较丰富,有种子植物64科122属132种。最大的科是豆科,共有植物9种。超过5种的科还有菊科、蔷薇科、禾本科和木犀科。此区系的属有21个地理成分类型,其中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性质占优势,分别占狮子山地理成分的22.1%和21.3%。根据植被发生和功能以及建群种的作用,按照城市植被分类系统,首次将狮子山植被划分为3大植被类9个植被组和24个植被型,并分析了3个植被类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誉,它的强烈隆起是近200万年来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不仅对高原本身,而且对毗邻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作为地学、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领域的天然实验室,它一直是中外科学家十分关注的地区。青藏高原的主体在我国境内,揭开青藏高原奥秘的重任必然落在中国科学家的肩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