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9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中日关系。廖承志作为中国对日关系最高负责人,启动民间外交,开启了中日友好之门,最终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今天总结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经验,对于开拓中日友好事业,仍有可资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中越关系的当前现状中越两国关系在经历了 1976 - 1989年长达 15年之久的对立之后 ,双方在国内、国际的推动下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1991年 11月 5日 ,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率领越南高级代表团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11月10日公布的两国政府联合公报  相似文献   
3.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是20世纪国际关系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之一。在发展中日关系的实践中,周恩来总理创造性地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从开辟民间贸易渠道入手,带动和促进官方关系的建立,并随着世界潮流和日本政局的变化,紧紧把握历史机遇,采取一系列明智之举,强有力地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日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在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关心中日关系,研究日本,促进中日友好的发展,与日本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对日本的书籍和人士具有很大的热情;而后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揭露;(二)“九·一八”事变后,毛泽东更加深入地研究并领导抗日战争;(三)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致力于恢复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并且把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作为近期目标,做了许多努力。毛泽东的广阔视野和深邃思想,得到了日本人民的崇敬。最后,在毛泽东的最高决策和具体努力下,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相似文献   
5.
从中法建交的首创精神、中法建交后形成的国际客观局势以及中法建交的示范效应等方面,阐述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自古有之且内容广泛,涉及领域众多,即使两国关系低谷时期.文化交流也未停止。中国国家图书馆(下称“国图”)与日本出版贩卖株式会社(下称“日贩”)合作关系的建立,系上世纪后半叶两国交往日渐频繁的产物。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延续时间最长的民间文化交流项目。30年的合作岁月和百多次的赠书,见证双方合作历程的同时,也见证了两国文化交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好转,中国与苏联开始相互试探,缓和两国自60年代以来的紧张关系。在此过程中,中国政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特殊作用,多次巧妙地向苏方传递出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11日至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正式访问,这是7年来中国国务院总理首次访问日本,而今年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纪念.  相似文献   
9.
路秀明 《考试周刊》2015,(18):86-87
<正>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始,日本与中国的贸易往来逐年增加,中日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密切,国内开始涌现大量的日语学习者。九十年代以后,日语学习者出现递增趋势,各年龄层的日语学习者逐渐涌现,这些日语学习者的日语学习动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进入2008年后,世界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发达国家的经济,与此同时,对中日之间的经济关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随着日本动漫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日本文化悄然在中国年轻人中兴起,  相似文献   
10.
王北生、李中亮在《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18岁成人仪式教育是一种赋予睛定教育内容和蕴涵深刻内在机理与意义的教育方式。它不仅帮助青少年认识到成人的必燃性,成人成才的意义,帮助他们建立自觉的成人意识,做好成人的思想准备;而且对于黯养学生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锻炼学生自强、自立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