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3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中国山水美学发轫考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一支山水美学 ,由孔子“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和道家的“澄怀味象”发其端。儒家以山水“比德” ,至汉而美感退化。文艺家对山水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是从《楚辞》时代至南北朝 ,有宋玉肇始的赋家山水 ;顾恺之、宗炳等的画家山水 ;袁崧、谢灵运等的诗文家山水 ,呈现为三种类型和三个相衔接的阶段 ,人们终于突破了头脑中“比德”等种种障碍 ,而对大自然山水“情用赏为美” ,并有诗文绘画中再度的审美创造。山水美学经历漫长的发育期 ,终于成型 ,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梅辰 《收藏》2006,(4):126-128
“景泰蓝人们一直相传它是在时代景泰年间由中国的工匠烧制而所的,实际上景泰蓝是元代初年由西方传入中国的……”  相似文献   
3.
三井兽 《当代体育》2014,(14):40-42
安德鲁·威金斯、乔尔·恩比德、马库斯·斯马特,这三位年轻球员是各队关注的新秀,而他们也分别成为今年选秀大会的状元、探花和第六号新秀,随着他们花落各家,美国体育记者安德鲁·夏普回忆起几个月前,这三人在NCAA同场竞技的场面,当时他前往堪萨斯大学观看了他们对俄克拉荷马州大的比赛,不但考察了威金斯、恩比德和斯马特,还对堪萨斯大学的主场球馆、观战气氛、球队历史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4.
苏轼仕官48余年,仕凭空坎坷。终其一生;酷爱自然美,并创作了大量讴歌大自然的诗文,长着他,生动,深刻的情感。从比德、袢台情三方面来分析,苏轼的情感追求充不给现代人以昭示。  相似文献   
5.
不要小看一朵花,一朵花里面能显示出不同民族完全不同的精神。梅、兰、菊、竹,在中国被画界誉为是“花中四君子”,那么,这种称谓缘何而来呢?从“忧道不忧贫”“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君子品德来看,花中“四君子”是中国文人对花的文化品格的注解。  相似文献   
6.
古英语的四种主要方言各自有相应的文学作品流传。这些方言的区分有一定相对性。以西撒克逊方言抄写的文本可能富含诺森布里亚方言或麦西亚方言的某些特征,成为古英语专家判断文本作者身份和作品形成年代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8.
成曙霞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1):54-56,63
以菊花为吟咏对象的咏菊诗是咏物诗中别具审美价值的一类诗歌.但纵观历代咏菊诗人的创作,起初文人看重的是菊花的药用价值,随后才发现菊花独特的审美价值.古代咏菊诗主要是通过以菊比德、以菊抒情两方面体现出它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孔子对自然景物的审美往往与对君子道德人格的褒扬相结合,通过“君子比德”的方式赋予自然物以美的价值。孔子的自然审美观以“仁”为核心,形成了以“善”统“美”的审美现照方式,对后世文学及文化心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比德"自然审美观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产生的历史文化基础是多层面的,儒家、道家、"屈骚"、佛家都对"比德"审美自然观贡献了理论基础或拓展了"比德"的疆域。儒家之"雅"、道家之"真"、"屈骚"之"情"与佛家之"禅"相互牵制、相互补充、相互转化、相互融合,形成了"比德"自然审美观这一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