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8篇
科学研究   7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本文将对比热容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许多学生对物质的比热容感到难以理解。比热容反映了物质的什么特性?为什么用“比热容”这三个字?比热容这个名词生活中不常用,大家感到陌生、抽象。比热容的概念涉及质量、热量、温度三个物理量,学生对定义中为什么要同时满足“每千克”和“温度上升1℃”这两个条件感到不可理解。比热容的单位为什么这么复杂?还有不会用比热容知识解释有关的生活、自然现象。为突破这个难点,建议采取下面几个层次,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3.
热学计算是热学部分比较综合的问题,涉及相关概念的辨别和公式的应用,其中关于比热容在计算中的应用、吸放热公式的应用,是各地中考必考的内容和容易出错的地方,下面我们就一起打一场热学计算题的攻坚战。一、辨清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复习热和能知识板块时,我们要注意学科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分子热运动与内能知识结合在一起,以能量的转化与应用为主线进行综合学习.中考所占分值10分左右.命题趋势分析如下:1.将机械能、内能、功等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考查,突出化学能、内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变和应用.2.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体现知识的应用,考查同学们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热量的计算比较简单,单独的热量计算题将会减少,往往把电热综合起来考查.  相似文献   
5.
6.
“物质的比热容”是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因其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十分困难,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比较直观地建立比热容的概念、深刻地认识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教学的重点.而做好实验探究是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有效建构概念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比热容”演示实验,课本中采用“热得快”给待测液体加热,这样操作很不安全,而且误差大,可见度差。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笔者设计制作了“比热容演示器”,使用效果颇佳。一、制作1.“水槽”图1如图1所示,用3mm厚的无色有机玻璃板加工底板1块。然后在...  相似文献   
8.
以环戊基甲基酮和水合肼为原料,合成一种新的酮连氮化合物(环戊基甲基酮连氮,C14N2H24),采用1H NMR、13C NMR和IR表征确认产物的结构,并通过Gaussian 09计算对产物分子构型进行解析,表明(1E,2E)为最稳定构型;同时测定环戊基甲基酮连氮在常压下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包括沸点(Tb,238.4℃)、熔点(Tm,-38.2℃)、密度(ρ,0.910~0.969 g·cm-3)、动态黏度(η,2.35~13.17 mPa·s)和比热容Cp,2.97~3.63 J·g-1·℃-1),并根据密度计算其等压热膨胀系数(α,8.26×10-4~8.75×10-4-1)。结果显示ρ、η与温度呈负相关,Cpα与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1.根据定义确定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根据定义可以求物质的比热容.  相似文献   
10.
张贵良 《学子》2014,(6):52-52
正一、对物理实验探究的基本特征认识1.创设问题情景的特征物理实验探究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所以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必须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时,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比热容是否相同?"若我们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如,炎热的夏天沙滩上的温度明显比海水的温度更高,很容易就可以猜想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不一样,然后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