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氢氧化钡分别与CO2、H2SO4、Mg(HCO3)2、NaHSO4、KAl(SO4)2·12H2O等物质发生的离子反应情况进行归类解析,指出对应不同条件下的离子方程式易错写的原因及正确书写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化学反应中当条件改变时,化学反应的产物可能发生改变,化学平衡可能会发生移动,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一个不变的量。要想测出变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必须先确定出不变的量,以不变量为核心来研究变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不变量即定量,简称"定",改变的量即变量,简称"变",找出"定"来判断"变"对反应的影响称为"定""变"思维方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利用此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很多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定""变"思维模型在化学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的综合测试能力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实现了在各科文化课教学的基础上对同学们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节中,需通过演示铝与盐酸的反应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这两个实验,引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但按教材介绍的方法操作时存在以下不足:①用温度计测量铝与盐酸反应的放热情况,由于温度计的红线比较细,实验的可见度不大,即使坐在前排的学生也难以观察  相似文献   
5.
氢氧化钠是初中化学课本中学习的一种重要的物质,是碱类物质的重要代表物之一。以氢氧化钠变质为素材的化学探究题在实验技能竞赛、化学复习课、单元矫正课等各种教学活动中随处可见。素材的选择源于课本、贴近学生、突出核心、视角独特,但学生对个别问题的认识却误区不断、牵强附会、不尽如人意、留有缺憾。笔者将在2011年下半年参加的教学活动中遇到的氢氧化钠变质问题,重新整理、分析如下,供同行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实验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原实验方案存在不足。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做该实验时,北京地区还处在较热的时节,水沾在烧杯底的玻璃片上难以冻结,在班上演示可见度较差。同时,药品在混合过程中及在烧杯中搅拌时氨气味浓,污染大,不利于师生健康。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中的[实验1-4],现摘录如下: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D水的玻璃片(或三合板)上。  相似文献   
8.
1实验目的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吸热反应是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1节的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5~8滴水的泡沫塑料(或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约10g氯化铵晶体粉末,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Ba(OH)2·8H2O与NH4Cl充分反应。观察到小烧杯底部的水已经结冰,并将泡沫塑料(或玻璃片)粘在一起,证明该  相似文献   
9.
1.在室温下,将pH=3的酸和pH=11的碱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小于7.则该酸和碱的组合可以是()A.硝酸和氢氧化钠B.盐酸和氨水C.硫酸和氢氧化钾D.醋酸和氢氧化钡  相似文献   
10.
正物质鉴别实验教学的设计通常以物质性质的知识为出发点,首先确定学生应该学习的科学知识,然后编造运用科学知识的问题。这样做的结果是,物质鉴别变成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练习,而不是一种实验探究。基于真实任务的物质鉴别实验教学,以真实的任务或问题为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为解决真实的问题去做物质鉴别实验,问题解决和科学知识的运用自然地融为一体,在鉴别实验中运用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认识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