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6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晓昕 《现代语文》2006,(5):109-109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部宏伟大作。不仅在思想上体现了他“以情胜理”的时代要求,而且在内容上,它所表现的与封建礼教根本对立和对自由爱情执着追求的精神,几百年来,一直深深地感动着众多的读和观众。因此,有关此剧的各种研究自然也就成了戏曲史家或美学家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2.
一.评百老汇新剧《中式英语》:笑过之后还有吗?《中式英语》(Chinglish)2011年10月27日在纽约朗埃克剧院(Longacre Theatre)正式公演。尽管该剧的制作班底集合了多位非常有才华的华裔艺术家,除了剧作家黄哲伦外,还包括服装设计萧燕(Anita Yavich),以及部分台词的中文翻译庄梅岩(Candace Chong)(中国国内上映的大型话剧《孙中山》的剧作者)。尽管为了宣传这部剧,制作人员和专为百老汇作品做广告宣传推  相似文献   
3.
明代名臣谭纶与杰出戏剧家汤显祖同为江西临川名人,虽然年龄差辈,未曾谋面,然而两人却书信往来.青年汤显祖十分仰慕家乡名将谭纶的英雄气概和兵备武功,谭纶的英雄业绩和爱国精神对汤显祖"临川四梦"战争描写产生积极影响,谭纶引进海盐腔、繁荣家乡戏曲艺术的功绩为汤显祖晚年戏曲创作与演出活动提供十分有益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在遂昌任上,作品数量可观,题材相当广泛,体裁也较为多样。其书信多真情实感的流露,最真实而直接地反映汤公的生活和思想;章长于议论,思想深刻,见解新颖,章法上较为讲究;诗作有感事咏怀、寄赠酬答、山水记游等。古体诗作内容较有社会意义,而提炼似嫌不足。律诗绝句稍显功力,时有清新隽美的意境;重写并改写《紫钗记》,构思并写作了《牡丹亭》。  相似文献   
5.
对杜丽娘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洞悉“牡丹亭”反映的时代潮流.即反抗封建制度.反抗封建礼教.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要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幸福和理想生活的巨大的叛逆潮流。  相似文献   
6.
汤显祖传奇》一书,从汤显祖从政、从事戏剧创作、为人三个方面,塑造了汤显祖的鲜活形象。  相似文献   
7.
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同时也是晚明民主思潮的先锋。汤显祖"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与当今的"民本"思想有着历史性的联系,而他"以人为本"政治理念的实践,也可视为当今民生工程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的廉政意识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不满“贿嘱附势”之类的不正之风 ;二是赞扬“惟有直如丝”的清廉官吏 ;三是以“万物惟清为贵”为出发点的廉洁自律。汤显祖的廉政意识中体现出来的鲜明的褒贬倾向及廉洁自律的风范 ,在今天仍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厘订谱谍、旧志和现代论著对汤翁族源的隐曲、误读和错译,进一步认定汤显祖的南迁客家祖先中迁抚州一世祖乃殷文圭的次子、即位列南唐文臣、原名殷崇礼,宋建隆初年“随其兄”被赵匡义所逼迫改姓更名、在南唐已臣服赵宋,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仍因赵宋皇朝“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而濒临危亡之时,被后主李煜“使之钱王所(吴越国),国亡遂留钱塘不归”的汤静;作出蠡测:汤静因吴越王钱弘俶惧怕收留江南旧臣而开罪于赵宋,不得不流寓苏州,在嫉恨殷汤家族的樊知古(若水)成为宋朝江南转运使以后,再辗转“流离伏匿”抚州,时值北宋初叶。  相似文献   
10.
童星 《学语文》2012,(1):67-67
南陵历史悠久,人文炳蔚,唐代李白、杜牧、王维等诗人都曾在此流连忘返。明代大艺术家汤显祖同样被这里的灵山秀水所吸引,留下了《寄林山水》、《清弋秋江》等不朽诗作。然而,一般人都将汤显祖视为剧作家,只关注他在戏剧艺术上的成就。但实际上,汤显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清代学者钱谦益说。世但赏其词曲而已。不能知其所已就,而又安能知其所未就?可不为三叹哉!”本文以汤显祖咏南陵的诗文为例。探讨其蕴含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