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篇
教育   168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帕梅拉》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在世界文坛上具有深刻的影响。理查森在创作《帕梅拉》时深受清教的影响,因此作品内容也反映了清教的局限性。本文旨在辨证地分析清教教义在此文中的运用,就宗教的启示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朱晓光 《文教资料》2007,(30):28-29
《失乐园》是十七世纪英国作家弥尔顿的代表作。在这部史诗作品中,弥尔顿开门见山地宣称要"阐明上帝对人之道",然而,他随后却塑造了一个英勇的反叛者撒旦形象。而随着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的出场,读者逐渐明白:史诗的真正英雄是人类。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失乐园》的分析,揭示出弥尔顿身上的多重矛盾性,即革命性、清教主义和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3.
王若兰 《文教资料》2011,(29):20-22
从1607年开始的殖民文学,标志着后来的美国“主流文学”的开端.这是一段探险与开发的文学,是一段创造和记述历史的文学,也是一段丰富而深沉的精神追索的艾学。本文以清教思想对北美殖民地文学的影响为视角.展现了北美清教殖民地的建立过程,详细阐述了清教思想的内容.分析了清教思想对殖民文学产生的影响.以至于在整个美国文学史中所呈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斗争,以宗教派别之争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且贯穿始终。从革命前的反封建启蒙运动,到革命的直接导火索,从对革命进程的影响,到"光荣革命"都离不开宗教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哥特式文学起源于英国,却在美国找到了适合发展的土壤。文章对美国早期哥特式文学的几位关键性作家分别作了介绍,同时阐明哥特式文学在美国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清教主义,并指出美国哥特式文学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将恐怖内在化、心理化。  相似文献   
6.
纳撒尼尔·霍桑的著名小说《红字》自 185 0年问世以来 ,无疑取得了很大成功。霍桑生活的时代 ,正值美国历史上清教主义盛行的时代 ,因而清教主义思想在这一小说中有所体现。本文旨在分析清教思想在白兰和珠儿关系上的体现 ,提出白兰和珠儿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白兰的道德升华过程就是对珠儿的抚养过程。白兰正是在对珠儿的抚养过程中 ,实现了自己从“通奸”向“天使”的转变。与此同时 ,珠儿的象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是变化的 ,这变化是同白兰的道德升华过程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7.
唐海萍 《红领巾》2004,(2):39-41
通过分析罗杰·奇灵沃思心灵的发展阐述了霍桑所表达的宗教意识,认为霍桑对“善“与“恶“的评价视角是含混的,充满了矛盾的:他既将“恶“的起因归咎于清教对人性的扼杀又戴着清教主义的有色眼镜,对旧的道德观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认同.霍桑宗教意识的矛盾性与其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远航 《中学生英语》2009,(10):F0002-F0002
八月的江城武汉,娇阳似火。为了学习兄弟单位编辑发行经验,交流和探讨新学期的业务拓展,我社副社长兼主编肖正清教授、执行主编蒋海军一行带领我社员工冒着酷暑先后参观、走访了武汉四达外国语言文化研究有限公司和长江传媒集团大家报刊社《英语广场》编辑部。  相似文献   
9.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其背景是17世纪清教统治下的严酷社会。本文主要研究清教主义对作品中男主人公狄姆斯台尔双重性格的影响。通过分析狄姆斯台尔的行为,探究其双重性格,即一面的虚伪和懦弱,另一面的善良和勇敢,揭示这种双重性格的根源是严酷的清教主义。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实证主义家泰纳对艺术史发展的原因进行了科学性总结并对历史文化批评的理论作出系统性的阐释并提出了“三动因理论”,即种族、环境、时代是艺术史发展的“三大动因”.论文以“三动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进行解读,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即建立在金钱、物欲基础上,无精神、道德、核心价值作支撑的拜金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