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3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职工教育》2007,(10):30-31
哈尔滨北方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研制生产火炮、军用车辆的重点保军企业。由于近年来,恰逢公司规划改造,新购进多台进口数控设备,这些设备技术含量高,维修难度大。班组要跟上公司改造发展的步伐,单靠原来单一的培训自学方式难以满足班组掌握新技术的要求。尽快提高数控班组人员的业务水平、开拓创新能力成为班组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学生的,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自由、舒展地成长,是将原有的“种子”进行浇灌、培植,让其发芽和生长,是由内向外的生发。这种生发的动力是滋生的力量,是内驱力的使然,也就是说,自主才是生长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3.
4.
二源动力聚合转换机制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力源是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发展实践迫切需要予以关注的重要问题。二源动力聚合转换机制理论在批判的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内源动力、外源动力的聚合转换问题,并对转换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它对于推进发展研究,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与外部环境不断交互作用。高校转型是通过各种内外动力因素的相互关联、协同作用引起和推进的,其初始诱因是外部环境的改变。在外部需求、竞争压力及政策指向等外部力量推动下,高校变革主体对外部环境变化进行积极反应。战略决策者在了解外部环境的关键需求以及内部环境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对学校发展战略进行重新选择,通过价值观转变、制度创新和主体追求等内源动力因素,在互动过程中不断积聚和强化,推动转型进程。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分析从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大学转型的内外动力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5):59-60
武汉银泰科技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是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提供新能源解决方案的专业化公司,公司的电源及电源智能化产品包括多系列的高容量密封型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太阳能风能及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及组件、锂亚电池、燃料  相似文献   
7.
"校中厂"是实现校企合作,促进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我院依托现有的教学资源,积极打造"校中厂"教学平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本期介绍经管系依托"源动力超市",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部分成果。"源动力超市"由经济与管理系创办、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等多个专业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超市由学生负责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8.
从学生实际出发,搞好学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风建设是高校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和长期的工作,是高校管理永恒的主题,是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本文从广西大学学生基本情况入手,提出影响学风建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源动力不足,搞好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于立足实际,深层探究学生学习源动力不足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寻找有学校特色的学风建设路子。  相似文献   
9.
目标激励是指设定一定的目标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其学习行为,让学生的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关联起来,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系列激励行为.在中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的个人目标和班级的组织目标往往是一致的,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运用目标激励,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源动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高校是以信息化为源动力的高校.管理、教学是高校的两大核心任务,无论是哪一方面都离不开数码、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配合.国内的高校要想与世界名校在学生培养、就业、深造等一系列育人环节中一争高下,就必须响应党中央"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号召,不断探求高校信息化发展之路,利用信息化产生的联动效应推进高校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