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5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我校组织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经过一学期的摸索、实践,小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时,我确定的小课题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策略的研究",我为什么选择这一小课题研究呢?一、选题背景在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我发现好多教师,也包括我的课堂,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环节时就掉了"链子",经常出现"唱读""加字""漏字""速度过快或过慢"等问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预习被多数师生认为可有可无,主要是因为对预习要求不明确,对预习方法指导不到位,对预习结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检测,课堂上不能有效地运用预习的成果,导致学生对预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积极性,缺乏预习的动力。学生的预习多数以学案的形式来呈现,产生了学生为完成学案去找答案假预习和预习不扎实的问题。借鉴外地经验,根据学段、学科和课时教学内容特点,在3至6年级,施行学科预习模式。以模式代替学案,让学生依据这种模式,通过自学充分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得出自己初步的思考。预习模式力求简要、基础,便于学生照章预习,简单简便,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但我发现许多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时常会出现"唱读""加字""漏字""速度过快或过慢"等问题,并没有读出真正的感情。其原因是教师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和方法,难以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于这样的现状,我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我研究的小课题。  相似文献   
4.
《同学少年》2012,(2):18-21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  相似文献   
5.
2010年河南省     
《同学少年》2010,(6):16-19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  相似文献   
6.
正某外地名师来我区上课,上的是《黄果树瀑布》一课。这篇课文文字优美、节奏铿锵,非常适合朗读。却未曾想,课上近二十人次的朗读,竟没有一人做到正确、流利,更别说入情入境了。添字、漏字、白字层出不穷,让我们本地老师无地自容。倘若平日课上能书声琅琅,何至于此!  相似文献   
7.
初读也精彩     
<正>很多人都认为,初读课文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小菜一碟。我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每次让学生初读课文,都是大手一挥,回家自己看书,结果有一次就出了洋相。有一同事借我班上课,他提前让我布置学生初读课文,我也照做了,谁知第二天上课,喊了几个学生都读不好课文,甚至还有一个成绩特别棒的女生,课文没读几句,就错了五个字。由此我清楚地认识到,即便小小的初读也不简单,也需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8.
林清平 《成才之路》2014,(27):29-29
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条件,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一、拓展习作平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1)组织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竞赛或征文活动,把学生的作文投寄出去,对学生写作也是一种鼓励,如果获奖了,对学生的鼓励将更大。去年,全国小学生  相似文献   
9.
三次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启示李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全国出版社达500多家,年出书品种近10万种,居世界之首。然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应当看到我们的图书出版业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一个近几年变得越来越突出的...  相似文献   
10.
<正>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老师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在做题时,老师已经读过题目,大部分学生已经公布了答案,老师就差一点把答案写下来,尽管如此,班上还是有个别学生错误百出;有时候一道数学题,一旦题目稍有变动,对部分学生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