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0篇
体育   2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临龙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3):33-34,58
在挖掘自然"国心"鸡心岭"爱国游"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两点开发建议:第一,将镇坪烈士陵园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第二课堂;第二,在鸡心岭战场的制高点处,修建"陕西省全境解放纪念碑",进一步增强"祖国在我心中"的爱国情.  相似文献   
2.
倪鉴 《教学随笔》2014,(6):36-37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相似文献   
3.
杨万里诗歌中的山意象,寄托了诗人的爱国热情,蕴含南宋世俗生活的投影,富有理趣和谐趣。杨万里对山意象的开拓,使我国山水诗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素园能从一名封建知识分子转变成为坚信马列主义、拥护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民主人士,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活动、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他的转变正是这些主客观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对很多乒乓球迷来说。他的名字也许有些陌生,作为当年108将的成员之一,五十四年前,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从越南回到祖国;三十七年前,他放弃北京的一切去了香港;三十四年前,他又去了美国。  相似文献   
6.
胡欣育 《现代语文》2007,(8):111-112
中国古代产生了世界上无以伦比的送别诗,受中国伦理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送别诗可以说是“情”文化的送别诗,蕴含着深沉厚重的亲情、友情以及“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爱国情。  相似文献   
7.
周素园能从一名封建知识分子转变成为坚信马列主义、拥护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民主人士,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活动、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他的转变正是这些主客观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叶文春 《成才之路》2012,(35):68-69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应该以课文作为基点,课文既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写照,更是情感的栽体。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大致分为:爱国情、故乡情、亲情、友情,而要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笔者有以下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9.
我的中国心     
刘安琪 《下一代》2013,(11):32-32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第一次听到这首老歌,便从心底燃起一股尊敬之情和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心中那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当我哼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时,我能感受到作者怀揣着一颗中国心,一个中国梦,为了能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不远千里到国外深造学习。而当下的我们,  相似文献   
10.
怪校长郑杰说当教师的好处之一就是两个假期,好处之好还在于这几年教师生活水准高了,能出去转转了。十几年下来,我这个普通老师还真没少逛地方:山西五台山、乔家大院,陕西大雁塔、骊山华清池,河南龙门石窟、开封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