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晚明著名文学家王世贞同时也是一位颇具影响的史学家.他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史学著述,而且以崇尚直书实录、实证考信、变易求通、治史经世等史学思想影响着后世史书的编纂,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2.
王世贞是明代格调论诗学的代表。其"格调"围绕才、思、格、调等四者展开,并建立了四者层层推进的联系。在继承李梦阳对法的重视基础上,王世贞把诗歌之法、意以及法、意的关系作为"格调"的重要内容,并进一步希望通过"剂"的方式来实现这些范畴之间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清人丁治棠笔记《仕隐斋涉笔·先正异闻》中有关王世贞与《金瓶梅》创作的记叙的分析,并钩沉梳理其他有关史料,认为吴晗先生关于王家与《清明上河图》没有关系的结论是武断的,轻易否定《金瓶梅》是王世贞所创作也是不科学的。同时,作者还就清人陈尚古《簪云楼杂谈·祁禹传》中所提供的情况,参考正史的有关资料,从四个方面对一部艳情小说的作者茅镳的一些情况和所具备的素质作了一些分析归纳,对认识《金瓶梅》成书状况及寻觅《金瓶梅》的作者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王世贞歌咏武当的诗歌有120余首。他的武当诗歌取材博瞻,遍咏名山;大胆批判,思想深邃;尽展才思,诗艺独步;诸体皆备,各臻其妙,极大地提升了武当诗歌的创作水平和在全国文坛的地位和影响,为武当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王世贞是名副其实的武当诗歌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5.
四、楷书名帖选介历代先人留下来的楷书碑帖,多种多样,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作为初学者,不仅要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碑帖,还要对著名的碑帖有所了解和认识,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境界。下面选出一些作一简要介绍。1.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魏徵撰文,欧阳询书。唐贞观六年(652年)四月刻,立于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创建郧阳巡抚图书馆、编刻发行图书、题名春雪楼、创作诗文四个方面阐述了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抚郧期间的文化建树,对王世贞为郧阳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汪道昆《太函集》中曾提到王世贞与汪道昆等人有“白榆之约”,同修“西园故事”。最后王世贞是否践约,这西园故事究竟是一个什么故事,已为谜团。考证相关文献史料,王世贞为赴约曾亲往歙县,西园故事是否与《金瓶梅》中所写的胡宗宪故事有关,尚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8.
明代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王世贞抚治郧阳仅有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但在此期间创作的诗歌却多达263首。这些诗就思想内容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感事抒怀类、唱酬赠答类、山川景物类,它们分别主要自绪、情、意三个方面勾描,复从自我向他人、自然延伸叙说,结撰出了一个完足的立体诗意境界,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和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易安《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人比黄花瘦”这句,历代评家多有叹赏,基本上都对句中“瘦”字称妙。明·王世贞的意见可为代表:“词内‘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又‘天还知道,和天也瘦’,又‘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字俱妙。”(《翕州山人词评》)但叹赏虽多,作进一步分析者几乎没有。近代的评家论述的多了一点,但又多是就词论词,从词作的创造性、映衬手法和音律上做文章。笔者则认为这一“瘦”字体现着一种既是时代的,又是独特的一种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王世贞早年重“辞修”,晚年承继孔子、苏轼“辞达”论,以境界、自然阐发“辞达”之旨,将“辞达”提升至一新高度,袁宗道等对王世贞晚年文学思想存有误解,以“辞达”反驳王世贞,实有隔靴搔痒之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