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1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冰心的一篇优美散文,全文描绘了安琪儿、小孩子、老妇人微的三幅画面,中充满爱。与爱和谐统一,构成了全文无以言表的美的意境。冰心美文,在文中,爱在心中,美在不言中。  相似文献   
2.
全国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材第一册中的第一篇课文《》是冰心的第一篇白话散文,曾被称为新文学运动中“最初的美文”。当时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社会的黑暗,冰心不满,但又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正确出路,于是便试图以“人类之爱”来解决社会矛盾造成的痛苦,寄希望于处处有欢,人人相亲爱,天地一片光明澄静的理想境  相似文献   
3.
笑弥陀梁京     
聂白 《围棋天地》2006,(5):76-76
梁京棋风剽悍,胜负心强。其实,他性格诙谐,为人滑稽,加上相貌酷似香港演员曾志伟,被棋友们誉为“开心果”。“程六段”公布“七怪”名单时对他说,别看“弥陀”张阿生是个市井之徒。双手沾满了无数公猪母猪肥猪瘦猪的鲜血眼泪和臊味,“越女剑”韩小莹却非这个“屠夫五哥”不嫁。梁京听了。胖嘟嘟的、比时尚女郎保养得还要好的“娃娃脸”上顿时“桃花灿烂”,嘴里说。插足到刑庭女法官的家庭,  相似文献   
4.
梁遇春散文的生命意识是矛盾的,作家既希望生命具有火一般的形态:自然、自由、热烈.像流浪汉那样享用生命,又无奈地看到生命理想的坠落——“梦”的残破、“泪”的干涸和“”的变形,其生命意识染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5.
母亲是个好人,温和、温婉、仔细,父亲也是个好人,善良、耿直、热心,但是,两个好人未必成就一段好的婚姻,我是一直这样认为的。  相似文献   
6.
卓玛草 《课外阅读》2011,(12):224-224
机械枯燥的数学课如何上的富有趣味性,使学生兴趣盎然,多少年来困扰着广大的数学教师。新课改告诉我们,数学课可以不再禁锢于单一的做题演算之中,而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兴趣,掌握知识,提高效率,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7.
越走近那个屋子,脚步放得越轻,心里越发不安。 不知道此时内心的想法,只注意着四周洁白的墙壁,走廊尽头的落地窗与冰凉冷淡的地砖。那样的安静,静谧得不由让我小声呼吸,害怕打破如沉睡中婴儿般的空间。可无论如何,心依旧在颤抖,越来越厉害了。  相似文献   
8.
幽默的产生机理是相当复杂的。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应该遵守合作原则。这条根本原则可以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违反或蔑视合作原则中的任何一条准则都可能产生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9.
从鲁迅的笔下可以看出,孔乙己已经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和存在的价值。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孔乙己可有可无,唯一的价值就是成为当时无聊人们生活的料(被),并消解在当时人的愚昧麻木、无知无聊的“嘲”的过程中。鲁迅先生也曾说:“我的取材多乐于向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把当时人的愚昧麻木、冷漠不仁和孔乙己悲惨命运作为揭示当时“国民劣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综观《孔乙己》一文的“”,总共出现了十多次,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类人的不同的“”.现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读《孔乙己》,恰如欣赏一部充满声的悲剧;教《孔乙己》,正像品尝一盘略带苦涩的茴香豆……一、他从声中走来小说以“”贯穿全文,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几声”。这一“”,既造成了悬念,又笼罩全文。声中走来的是“站着喝酒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不伦不类的样子,鲁迅先生只有在悲愤中才能勾画出来。而看客、酒客的便只徒有其表了。他们他脸上的伤疤,他以“窃”换“偷”的狡辩,他没有进学甚至他没有名字。由外到内毫不手软地揭开他内心的伤痛,直到有人哄堂大为止,这声也就成了与茴香豆同根的调料了。这声中,短衣帮的最具魁力,他们近乎是刁钻的、“不见黄河不死心”的,非要把孔乙己剥个体无完肤不可。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其品行未必比孔乙己高,的过程简直就是“同室操戈”,实质就是“受害者”话“牺牲品”。如果说短衣帮的“”是愚昧的、无知的,至少是无聊的,那么咸亨酒店老板的便是另有所图了,他已把孔乙己当成了类似茴香豆的下酒料,是否可以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