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词“是”字逐渐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者拟对《洛阳伽蓝记》一书中的“是”字进行初步分析,认为“是”字在这一时期仍具有系词、指示代词两种用法,并产生了多种活用法。而用作形容词的“是“字则较少见。  相似文献   
2.
对前人关于系词的研究作了初步总结,对系词的名称、范围、词性、句法功能和语义功能以及由系词构成的句子类型等进行了概括和整理。  相似文献   
3.
关于系词“是”出现时代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前曾经展开过讨论,各家看法颇不一致。有的认为“是”作为系词始用于西汉初年;有的则认为起于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叶;还有的认为最早见于秦汉之际。现在出版的一些古代汉语专著,绝大多数都认定系词“是”起于两汉。“是”的系词用法究竟始于何时呢?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是’的系词用法出现时代,或者扩大一点说是上古汉语的系词问题……都还没有确定性的结论,有待于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4.
“是”字在西汉以前的语言中不是一个成熟的系词,而最初只是一个指示代词。但是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是”字作为指示代词的指示,称代作用逐步减弱,进而具有了系词功能。到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已发展成为成熟的系词。这一发展过程在东汉人王充的《论衡》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相似文献   
5.
关于虚词“非”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于判断句中的“非”字,一般认为是否定副词,个别认为是系词;词义一般认为应解释为“不是”,个别以为应解释为“不”;语译则一致为“不是”。本文从上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结构形式入手分析,认为“非”字确属否定副词,但其词义只能解释为“不”;习惯解释为“不是”,是由于忽略了上古判断句基本结构形式体现出来的结构意义“是”、并把它强加给“非”字所致。  相似文献   
6.
《襄阳耆旧记》为东晋习凿齿所著,在语言上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经过调查发现,判断句在《襄阳耆旧记》中的使用十分广泛,总的来看,主要具有如下特点:仍然是上古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要形式“无系词的判断句”占据一定的优势;也承袭了上古汉语中的以“为”表示判断的非名词性谓语判断句;由系词“是”表示判断的判断句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都有一定程度的复杂化。这些情况表明,《襄阳耆旧记》的判断句正处在从上古汉语判断句向近代汉语判断句演化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7.
翻译与存在     
由于汉英语言结构和哲学思考方式的差异,我国学者在汉译西方哲=学中的最高范畴系词Being时产生困境,出现了“是”“有”“在”“存在”“本体”等多种译名,体现了系词的多元性、复杂性与神秘性,很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文章基于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分析,揭示英语系词“Being”的神秘所在与汉译困惑的根源;再探寻通过语言分析发现世界之路,展示系词的本质属性;进而走进语言背后的哲学论域,追溯和把握系词的语言本体观.  相似文献   
8.
《论语》中“是”字共出现60次,有作指示代词,表“对的、正确的”义和作系词等不同用法,我们在充分参考前贤论著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中的“是”字应视为作系词。  相似文献   
9.
问答     
  相似文献   
10.
"be"和"是"分别是现代英汉语里的高频词,二词的语法特征具有多面性,既具备动词的语法特性,又与典型动词有一些差异,带有其他词类的特征。该文讨论了"be"和"是"的词类范畴,并对比分析二词在句法语义方面以及作为焦点标记的相似相异之处,对于英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