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继红 《辅导员》2011,(Z1):101
湖北大学附属小学充分运用红色教育资源,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六个一活动。队员们在辅导员、家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和"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并以调查报告、演讲等多种方式交流收获。五(2)中队教室的墙壁上挂有展现党的历程、庆祝党的生日的宣传海报。  相似文献   
2.
《长征组歌》作为一部具有鲜明民族性的声乐套曲,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源远流长,对弘扬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长征组歌》词曲的艺术创作过程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其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意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结合笔者自身情感体验,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对《重庆师专(1977—1997)校庆组歌》进行了分章评析,并对该组歌的基本特点予以了总结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正>《长征组歌》中第四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原有"主席用兵妙如神"句,战友歌舞团排唱时因"妙"字不好发音,改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肖华将军说:"此为一字之师。"周恩来总理称赞说:"此为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5.
庄园 《高中生》2012,(7):14
星儿闪闪缀夜空/月儿弯弯挂山顶/老房东半夜三更来查铺/手儿里捧着一盏灯/手捧着一盏灯/胸中的情谊千斤重/脚步迈得鹅毛轻/看战士睡得正香甜故事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我们喜欢故事,人性总  相似文献   
6.
近期,笔者在一省级党报上阅读几篇大手笔、大篇幅的人物通讯时,发现有许多著名人物的姓名搞错了,令人遗憾.《张力雄:力克百战方为雄》一文中提到:“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怀周”,“寻怀周”应为“寻淮洲”,“怀”与“淮”是同音,但在人物的姓名中,不可乱改.《毛华清:一辈子庄户味儿的老红军》一文有:“遇到红军时期的老战友,山东军团政治部主任萧华”字样.“萧华”应为“肖华”,肖华是我军的著名将领,是《长征组歌》的作者.“肖”与“萧”也是同音,但在人物姓氏用字上不可替代.对于著名人物的姓氏用字,更应准确、严谨.  相似文献   
7.
洪军 《老年教育》2014,(1):10-11
根据肖华的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创作的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堪称中国文艺舞台上演出最多、也是银幕上复制最多的作品。无论《长征组歌》中脍炙人口的诗文,还是那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都早已深深印在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8.
红色经典,《长征组歌》是怎么写出来?它为什么会有如此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 《长征组歌》是为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由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肖华将军亲笔创作的长篇组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并得到周恩来、邓小平、贺龙、聂荣臻、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历届军委、总部、北京军区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创排完成的,杨成武、杨得志、廖汉生、孙毅等老首长都曾亲临创排现场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中有一个主题为“长征组歌”的单元,收录了几种不同文学体裁的“长征”文章。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这段历史相当陌生。如果在每一课教学中不断插入相关背景介绍或许能弥补这一缺陷,但又担心这样教会显得零乱而无整体感。带着如上困惑,我们查阅了同  相似文献   
10.
徐焰 《老年教育》2011,(8):14-15
展开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最复杂的一段行军路线是在贵州遵义一带及其西北地区,著名的“四渡赤水”就发生在这里。《长征组歌》中有一句人们所熟知的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泽东本人也把“四渡赤水”之战视为平生得意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