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卓宇 《小学时代》2009,(10):38-39
我是一个穿梭于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文字精灵。笔是我的法杖,而我创作的那些美丽文字就是伴你飞翔的文字音符!希望它们能为大家带来幸福!  相似文献   
2.
从大清翰林到洋学生 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889年,蔡元培22岁时,参加乡试,考中第23名举人。1890年,蔡元培又入京参加会试.即由朝廷礼部举行的举人参加的考试。“中式”(合格)为贡士。主考官王颂蔚十分欣赏蔡元培的文章:初见蔡元培首场卷。觉得像八股文,十分奇怪:往后看了之后,发现“渊博无比,乃并前三场荐之,且为延誉”,将蔡元培列为第81名贡士。  相似文献   
3.
我很少通过书面这种方式与你交流,因为无论我在什么地方想表达什么或自言自语,你都能感受得到或听得得。和你相处快12年了,你的优点和缺点我一清二楚,为了你在新的一年中有飞跃性的进步,让我看到一个全新的你,所以我要站出来啰唆一番。  相似文献   
4.
翰林制度是从唐朝到清朝特有的一项职官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开元二十六年(739年),在翰林院的南面另外建立了建学士院,其是专门掌管"内制"的.自此翰林院分为翰林学士院和翰林院(旧翰林院).虽然两个都有"翰林"之名,但是性质却有本质上的不同.翰林学士院是隶属于起草诏书、参与机务的枢纽部门;翰林院是在内廷侍奉君主的普通部门,都是一些技能之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学生336份职业生涯规划书,从"认识自我"、"环境分析"、"职业目标分解与组合"、"职业生涯方案的设计"、"职业生涯的具体实施方案"、"评估调整"等六个层面分析了南中医翰林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撰写存在的问题,从"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和老师帮助"、"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归纳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睿璇 《阅读》2011,(12):46
I still remember the bright smile on the volunteers’ faces in Shanghai World Expo. In spite of the wind and rain or the burning hot summer, the volunteers are keeping on holding their positions.They direct way and answer all kinds of questions.They are always full of energy.Their white and green clothes look like Chinese cabbage,so they are called "Xiaobaicai" by the  相似文献   
7.
余岢 《上海集邮》2006,(8):36-36
南唐韩熙载(902-970)为“避祸”而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掩饰自己,后主李煜为了把握这一重臣的心态和作为,密旨派遣翰林待诏、擅长人物画的顾闳中入韩府“做客”,于是有了五个“镜头”连缀成篇的《韩熙载夜宴图》。如今,这一幕生活实录被影印成方寸五联,展呈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8.
9.
马起来 《收藏界》2012,(5):85-90
安徽省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多达23万余件,其中最具特色的品类是明、清时期的书画作品,大多为我国著名收藏家的旧藏,流传有序,保存完好,多为精品。例如清末翰林许承尧收藏的古宁画多为一级文物,何的成为海内孤品。  相似文献   
10.
举人对翰林     
明代有位姓闵的举人文才出众,擅长吟诗作对,方圆十里都知道他学识渊博,人们经常请他写对联。一次,闵举人写了一篇文章,送给一位姓吴的翰林看。吴翰林读了他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