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语录     
《中国德育》2015,(20):5-5
@胡明道:生命属于你,它需要热情;而机遇却不一定属于你,它拒绝冷漠。职业属于你,它需要执着;而事业却不一定属于你,它拒绝功利。大脑属于你,它需要敏锐;而创新却不一定属于你,它拒绝墨守。成绩属于你,它需要平静:而成功却不一定属于你,它拒绝骄躁。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各种形式中,诗歌教学若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难度尚大,而胡明道老师的诗歌教学给诗歌教改指明了一条道路:学习诗歌离不开想像和创造,想像和创造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完成:除此之外,诗歌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法,可达到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的诗歌赏析。  相似文献   
3.
文晓琴 《陕西教育》2011,(6):47-47,53
什么样的课算是一节成功的课?这是我们常常谈论的话题.也是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湖北省特级教师胡明道执教的初中语文《狼》一课的两个片段。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各种形式中,诗歌教学若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难度尚大,而胡明道老师的诗歌教学给诗歌教改指明了一条道路:学习诗歌离不开想像和创造,想像和创造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完成:除此之外,诗歌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法,可达到更广范围和更高层次的诗歌赏析。  相似文献   
5.
我们身边有很多年轻教师都希望走终南捷径,迅速成为名师。殊不知,名师岂是一朝一夕之功就能练成的,像余映潮、胡明道、魏书生、于漪等名师无一不是经过千锤百炼,几十年如一日历练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名师独"特"在何处?有没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我们能否从名师成长的轨迹中得到一些借鉴?带着这个想法,笔者查阅了许多名师的发展资料,如钱梦龙、于漪、李吉林、于永正、赵谦翔、程翔、胡明道、李镇西等,发现这些名师在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上有着很大的一致性。他们的独特不在于上天的特别眷顾或者天生的奇异才能,而在于他们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真诚的爱心,对事业的执着,善于反思,善于实践,不断探索,提高自我。  相似文献   
7.
作课相对阅读课更难上,难处至少有二:一是到目前为止,语教材仍缺乏给一线教师切实可用的写作教材,作教学更讲究创生性。二是现代课堂具有对话特点,写作课和阅读课一样具有“场”性。然而写作更具有个人行为的特点(以我手写我心),这样写作教学中师生对话“对接”更难,写作教学“场”不易形成。而大型教学研讨活动,以“作课堂教学”为主题的少而又少,一线教师缺少学习交流的机会。从这个角度讲,听听名师作课的意义就显得很重大。  相似文献   
8.
胡明道老师的课灵秀清纯,刚柔相济,自成一格。其示范课《门槛》,集中体现了她高超的教学艺术,为当今中学文学鉴赏课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例,意义完全超过了其教学示范本身。  相似文献   
9.
<正>五、如虎添翼登书山旁观20位名师的读书、从教经历,我发现出身农家的约占三分之二,第一学历为高中、师范、专科的与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比例约为2:1,从乡村中学开始任教的与从重点中学开始任教的比例也约为2:1。换句话说,大多数名师是在教学岗位上边教学边在职进修而逐渐成长的。起点低,起步早,长期坚持,孜孜不倦,忽获机遇,一朝脱颖而出,似乎是他们共同的成名旅程。  相似文献   
10.
1997年春,武汉市教研室在武汉市第14中学召开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的教学艺术研讨会,我在会上有一个近两万字左右的长达两小时的发言,话题是“胡明道老师教学生动的艺术”。胡老师很认真地听、记我的发言并在发言结束后立即问我:“余映潮,你讲话的这些资料是从哪儿来的呀?”我说:“我有专门研究您的卡片呢!”事后,我给胡老师开了一个长长的“书单”过去了,那上面有她四十多篇文章的目录及出处——这份目录,连胡老师自己都没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