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易学校:从自力救济走向自助安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以“自力救济”为主要形式的“简易学校”,是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学校。但由于事实上的“因陋就简”,它不可能为农民工子女提供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从“自力救济”到“自助安置”,其实质是解决简易学校办学和城市管理缺位矛盾的过程。因此,要加强政府对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管理和扶持。  相似文献   
2.
自力救济是一种强化民事权利保护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典设计的自力救济,应当选择向权利人倾斜的模式,既允许自力救济针对侵权人的财产,也允许权利人在情况紧迫时可以采取有限的拘束人身的措施,并对几种特殊情况下实行自力救济的条件、限度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3.
正当防卫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防卫是公民实现自我权利的一种自力救济手段,是刑法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历来是刑法实践聚讼的焦点。建立良好的正当防卫制度是我国司法实践努力的方向。文章对正当防卫的基本理论及实践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思考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体育纠纷救济法治化方案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救济即无法治,无法治化的救济即无法治化的体育.我国现行体育救济机制虽在法理上包括行业内和行业外两大救济类型,但在实践中却存在行业外救济不足、行业内救济独大的跛足效应.为实现体育救济的法治化,应重建自力救济、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三位一体的均衡化的体育治理体系,在补善各别救济机制的前提之上实现它们之间法治化的分工与合作,无为而治的救济体制才是体育法治化的上善之境.法治化不是格式化,中国问题应得到中国式解决,内生型的法治化道路才是重振中华体育辉煌伟业的对治方案.  相似文献   
5.
杨国蕊 《青年记者》2012,(18):38-39
医疗纠纷调解存在媒体监督缺位的问题 1,医疗纠纷频发,各地纷纷建立调解机制化解纠纷 最近几年,医疗纠纷频发,不少地方的患者,不是走正规法律途径解决,而是采用烧纸钱、在医院门诊设灵堂、聚众抗议甚至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等自力救济的方式,媒体称这种现象为“医闹”.每次有关“医闹”的新闻报道都引起了社会多方关注. 为破解“医闹”难题,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希望通过设立一个独立于卫生部门和医院的人民调解机构,化解“医患矛盾”,减少“医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经有北京、上海、山西等16个省和直辖市的56个地市,启动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作为法律范畴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力救济”是清代民间社会中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它所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初步探讨了“自力救济”与清代社会、文化、经济、秩序的关系。以期从这一小小的视角去感知和透视清代社会内部稳定与动荡、静态与动态共存的机制与原因。  相似文献   
7.
担保物权的实现可分为自力救济与公力救济两种途径,各国对此规定各异。我国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在第十五章“特别程序”中增加了关于实现担保物权的内容,相比只能通过诉讼确定主债权然后申请执行的旧况,该新规定在维护社会安定、疏减讼源、节约司法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然而,相对于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而言,新《民事诉讼法》关于实现担保物权案件的两条规定尚显粗略,其在适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争议,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规则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道德过错被害人由于先前行为的道德责难性,受到不法侵害后,其权利救济陷入了困境。这主要表现为:一是自力救济的正义动机和正当手段的缺失;二是社会救助的道义支持、法律援助和物质救助的缺乏;三是公力救济的公权理性、法律效果和个人权利的缺位。  相似文献   
9.
道德过错被害人由于先前行为的道德责难性,受到不法侵害后,其权利救济陷入了困境。这主要表现为:一是自力救济的正义动机和正当手段的缺失;二是社会救助的道义支持、法律援助和物质救助的缺乏;三是公力救济的公权理性、法律效果和个人权利的缺位。  相似文献   
10.
网络案例教学引入法律高职教育,教学优势明显。以两则环保网络案例教学为例,验证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分层个别化教学的实施。两则环保网络案例教学给我们的启示,一是网络案例教学优于传统的案例教学:二是执政者对环保自力救济感到担忧,害怕"脱序",进而采取遏制,这是行不通的。应当对环保自力救济事件进行检讨,厘清其内涵与性质,分析其存在的现实基础,探讨其制度的构建;尤其是要探讨其与环境纠纷解决机制——行政处理制度的连接,以期促进行政处理制度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