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7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人的一种高层次心理需要和普遍追求。尊重人的自我实现愿望和权利,对于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实现人的价值,以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以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依据,引导人们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自我实现观,树立科学的自我实现观.创造出既对社会有价值又拥有个人幸福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意味着什么呢?大体说来,笔者认为它至少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85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农业高职院校学生在交际交友困扰上问题比较突出;在自我中心问题上,男女生差异显著。人际困扰与自我中心密切相关,其中强调利己、忽视他人、责任外推、独特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农业高职院校学生的人际困扰程度。  相似文献   
4.
徐继成 《成才之路》2011,(5):12-I0007
小学中高年级是人茁壮成长的阶段,然而随着身体的变化,加上采自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影响,我发现小学生存在着许多心瘦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  相似文献   
5.
习惯完全是"养成"的吗?习惯是怎么养成的?是在行动中养成的,所谓"行动培养习惯"。但我们不妨追问一下:行动又是怎么来的?人为什么会行动?叶圣陶先生举了两个行动的例子: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一脚往前,一脚在后,相互交替,两只胳  相似文献   
6.
不受欢迎的班长 记得那是某个周二的上午,女生宿舍管理员打电话过来说,头晚11点15分她在检查女生宿舍的时候(那时学生基本睡了),发现我班的巧站在宿舍门外的走廊里偷偷地哭泣。  相似文献   
7.
一、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重要性 亲社会行为是指从他人利益出发而不期望个人报偿的社会行为,主要包括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同情心与分享等有利于别人和社会的行为,是一种道德行为,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社会性发展的好坏,尤其是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社会化发展的进程。重视和加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对于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幼儿健全的人格,矫正其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等不良行为和个性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  相似文献   
8.
9.
幼儿的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幼儿心理发展和语言学习的必经之路。认知心理学关于前额叶发展、执行功能发展和幼儿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能有效地解释幼儿自我中心言语产生的原因。皮亚杰、维果茨基等理论家对幼儿自我中心言语的研究则给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